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七旬翁行山腳痛被困17小時 救援人員用無人機及定位系統終發現事主 (23:42)

發佈於

周日(27日)晚上11時許,警方接獲女子報案,指其72歲伯父於行山時腳痛,被困山上,需要救援。警方聯同消防處、民安隊及政府飛行服務隊的搜救團隊結合無人機和手機定位科技,搜索近17小時後,在慈山寺附近一條乾涸山澗尋獲72歲受傷男事主。

72歲男事主當日中午原定獨自從大埔布心排村出發前往魚角村行山,至晚上約11時半,事主致電家人表示腳部疼痛,估計距離大埔富善邨尚有半小時路程。經過綜合分析失蹤者的可能位置後,周一凌晨1時許,警方、消防處、民安隊及政府飛行服務隊組成的搜救隊伍鎖定事主應身處洞梓一帶,並展開搜救。由於現場一帶並非正規行山路徑,電話信號微弱,搜救一度陷入困境。於約清晨5時許,搜救隊伍與事主曾有一通短暫接通的通話,事主指自己應在魚角村附近,便再度失聯。

至當日下午約2時半,事主再次撥通999電話,並表示他墜進一個乾涸水坑中,不能動彈,急需救援。指揮及控制中心透過進階流動裝置定位服務功能,利用求助者智能電話自動推送的定位信息,成功鎖定事主的座標。同時,港島總區失蹤人口調查組比對閉路電視,確認事主身穿藍色上衣。警方結合兩大線索,再利用航拍機,終於在下午近3時,從叢林中找出身穿藍衣的事主。事主當時躺在一塊大石上,身體擦傷,衣服破損,身體虛弱,幸他仍有力氣與救援人員對話,並表示想喝水。最終事主由直升機送院治理。

有份參與搜索的新界北總區小型無人機隊警長谷祖威說,其實從事主一直聲稱的魚角村,到實際發現他的一條乾涸山澗,兩地點位置距離遠達3.5公里;加上事發地點並非主要行山路段,滿布密林、山勢崎嶇;雖然無人機已有效提升搜索效率,但由於當天天氣炎熱,就算裝備熱成像探測器的航拍機也很難發現失蹤人士,需要用肉眼,逐點從密林搜尋老翁。

地面搜索的新界北快速應變部隊警長賴家聰表示,搜索時現場一度起霧,增加搜索難度,飛行服務隊直升機亦要冒險於低能見度下協助團隊搜索定位;加上現場一帶為密林,難以發現老翁。賴表示,他和團隊卸下裝備,與消防員一同破林爬入一條乾涸山澗,最終尋獲老翁。他認為,今次成功救援關鍵在於運用警隊2022年推出的「進階流動裝置定位服務」(AML),配合無人機空中搜索,雙管齊下大幅縮小搜索範圍,顯著提升救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