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兩岸
內蒙見聞 | 400年塞上老街見證蒙商文化 現成「蒙族公主」打卡地(多圖) (01:33)

呼和浩特的夏夜清涼,來到當地具有400多年歷史的塞上老街,除了有古建築、非遺手工藝品,還隨處可見穿着蒙古袍等民族服飾的遊客,在紅牆金瓦下拍照打卡。
塞上老街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召歷史文化區內,始建於明朝。這個以塞上老街為核心的文化街區,在明清時期,曾是塞外最繁華的貿易街市。中原客商將茶葉、絲綢帶到這裏,用來交易北方遊牧民族的牛羊奶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蒙商文化、老城文化。
街道原來全長380米,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沿街密布300多間文創商戶,涵蓋皮雕畫、特色食品、民族旅拍等業態。其中,民族服飾旅拍店多達近百間。
「來到內蒙古,來到塞上老街,必不可少的旅拍就是蒙古袍。」玉泉區文旅局副局長李偉7月29日對記者表示,除了在老街拍一組民族服飾,到呼市最早成型的小吃街同順大巷,一嘗羊肉串、奶豆腐等特色美食,也是賽上老街的特色。
李偉指出,該街區近年旅客流量逐年遞增,今年「五一」假期期間有近50萬遊客。踏入6月底及7月份的旺季,每日客流量2萬人左右。當局近年將老街由原來的380米,擴建到近600米,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旅客需求。
「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內蒙古行採訪活動7月29日正式啟動。來自粵港澳、長三角及內蒙古本地近30間傳媒參與。(明報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