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6月零售貨值升幅放緩至0.7% 業界:本地消費仍疲

發佈於

【明報專訊】統計處公布,香港6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01億元,連續第二個月按年增長,但升幅由5月的2.4%放緩至0.7%,亦低於市場預期的1.4%。今年上半年計,零售總額臨時估計按年下跌3.3%,較去年同期的6.6%改善。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指出,儘管深圳居民簽證政策放寬及啟德體育園帶動大型活動增多,旅客人流提升,6月零售額僅較去年低基數略有增長。當中,面向本地客的零售商戶生意明顯下滑,反映本地消費力依然疲弱。

珠寶鐘表升6.8% 上半年累跌6.3%

按零售類別劃分,6月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類的銷貨價值按年升6.8%,扭轉5月跌3.2%的局面,亦是自去年1月以來首次錄得升幅,惟上半年仍累跌6.3%。百貨公司銷售按年升5.7%,而藥物及化妝品、眼鏡店分別升6%及1%,其他消費品類別整體增長5.5%。零售協會執行總監羅振邦於線上記者會稱,6月珠寶首飾類別回升主要是去年同期屬較低基數,加上旅客近期對黃金產品需求回穩,整體而言該類別升幅輕微。

另一方面,衣物、鞋類及相關製品5月微升0.3%後,6月銷售再轉跌,按年跌4.7%,上半年跌5.5%。耐用消費品銷售跌幅擴大至9.1%,其中家具及固定裝置再挫16.3%,連續12個月錄雙位數跌幅。

政府發言人指出,就業收入繼續上升,本地股市暢旺,加上政府積極推動旅遊業和盛事項目,以及企業致力提供更多元化體驗,會為本地消費氣氛及零售業務帶來支持。

7月人流升 協會:集中旅遊區

至於7月零售情况,羅振邦指出,去年7月屬「超低」基數月份,銷貨價值為全年最低。協會訪問約3000間店舖及7.1萬名員工,三成受訪企業預期7月按年錄得單位數至低雙位數增長,四成預料錄得相同幅度跌幅。他說,7月整體人流雖回升,但集中於旅遊區,住宅區商舖仍淡靜。即使訪港旅客數量增加,人均消費仍低於新冠疫前水平,加上本月受惡劣天氣與本地居民外遊等因素影響。從分類來看,面向本地市場的零售類別持續受壓,包括電器、食品及眼鏡店預料按年錄得單位數跌幅,家具類更可能出現低雙位數下滑,或反映樓市疲弱及家庭消費意欲下降。

至於啟德體育園帶動的效益,協會調查顯示,舉辦大型活動期間約67%受訪企業認為面向本地客的生意有增長,而認為面向遊客的生意有增長的則有58%。不過部分商戶指出,若非鄰近啟德,效果未必明顯,甚至因塞車影響原本顧客來店意欲。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GDP次季增3.1%勝預期 私人消費回升 樓穩股旺「搶出口」提振 分析:復蘇傾側金融科技 (2025-08-01)

37806宗負資產按揭 按季跌7.2%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