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倫敦】Camden Art Centre:倫敦最貼地的藝術中心

【明報專訊】何謂一個好的藝術場地?除了Tate、V&A那種高規格、曲高和寡的類型以外,有時候一些很「地」的藝術館亦能給我不少驚喜。就像今期介紹的Camden Art Centre。
Camden Art Centre這個藝術中心的位置很有趣。雖然名字叫Camden,但是和遊客必到的Camden Town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地方(有點像早前介紹過的Dover Street Market,現在已經不再位於Dover Street),它位於一個住宅區的中心,1960年代開幕的時候其實更像一個社區中心,為當地居民提供繪畫、陶藝、設計等等的興趣班。當然,現在它已經擴展為一個藝術中心,亦舉辦過不少優秀的展覽,例如早前為藝術家Richard Wright舉行的個展。然而,Camden Art Centre依然保持着與社區的聯繫,直到現在他們依然為公眾提供課堂、陶藝工坊,亦與當地的學校緊密合作。正是這種「地」,讓我覺得這個地方很有趣。
這個藝術中心在一棟由紅磚建成的漂亮古蹟內。而這棟建築物的前身是一個圖書館,因此內部的樓頂非常高,很適合作為展覽場地。而且它亦有一個私隱度相當高的後院,因此它的露天咖啡廳似乎相當受當地人歡迎。
然而,無論外表、硬件如何優秀,最重要的是展覽的質素如何。目前Camden Art Centre正在舉辦加拿大藝術家Duane Linklater的個展「akâmi-」,這是一個頗具玩味的展覽。藝術家想要探討「作者」這個身分,因此所有作品,無論是裝置藝術、繪畫,或是陶藝,都有他人的參與,例如藝術家利用他祖母的手作,以及兒子創作的動畫,與自己的金屬雕塑組成一個裝置,又或者使用現成原料如煙草、茶葉等等來作畫。這麼多人參與創作的「個展」確實是有點黑色幽默。它不是那種驚天動地、挑戰觀眾思維的展覽,而是那種周末沒事的話去看一下,看得懂的話會給你一點思考空間,主打一種舒服感的類型。
不過這次真正讓我覺得驚喜的,反而是旁邊的小型展「Weather Show」。這是一個由3名藝術家Lucie Macgregor、Tom James和Declan Leslie,與兩家學校的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共同創作的展覽。作品的目標非常簡單,他們想把藝術中心的室外空間以感官的方式搬進畫廊裏面。因此展出的3個作品分別對應了空氣、陽光和雨水,藝術家利用戶外收集的物料,創作成裝置,而這些裝置分別以3個開關控制,是一個互動式的裝置藝術。在藝術創作以外,我亦是一名老師,因此我知道感官(sensation)對於很多SEN學生來說是一個讓他們了解世界,甚至是與之溝通的門戶。而藝術家利用這一點來作為創作的根基,讓我有點小小的感動。而這種展覽,相信就只有這種貼地的藝術場所才能駕輕就熟。
文:Michael Cheung
(當代藝術家,現居倫敦,畢業於 Central Saint Martins。個人網頁:michael-cheung.com)
編輯:鄒靈璞
設計:賴雋旼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東京】自己做 (2025-08-01)
【香港】performing——17/24 (2025-08-01)
【紐約】申請100次 (2025-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