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標普:中國製造業PMI低預期 重陷收縮

【明報專訊】標普全球公布,中國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49.5,低過6月的50.4,亦低於市場預期的50.2,為5月後低位,也是3個月內第二次回落至盛衰分界線50以下。該行分析指出,相關數字下滑的原因包括新訂單增速放緩、新出口訂單收縮加劇,以及產量下降等。
新出口訂單收縮加劇
標普全球指出,中國製造業產量曾在6月恢復增長,但7月出現收縮,為2023年10月後第二次錄得產量下降,跌幅尚算輕微。調查樣本企業反映,新訂單增速放緩,廠商相應減產。同時企業也傾向利用現有庫存交付訂單,因此成品庫存連續第二個月錄得下降。
同時,當地產量下降及積壓業務量平穩,導致減少用工,有企業考慮到成本而裁員。而企業樂觀度仍低於長期平均值,但較6月增強,企業預期未來需求上升而增加庫存。
談及新訂單時,標普全球認為新訂單增速僅算輕微,雖然部分廠商業務開拓取得成效,客戶洽詢增多,助推更多新訂單流入;但一些廠商則表示外需疲軟,對銷售造成負面影響。特別是新出口訂單,已連續四個月收縮,並且收縮率較6月加劇。
此外該行表示,平均投入價格5個月以來首次上升,但由於新業務競爭加劇,製造商繼續下調售價,但出口價格升幅創1年以來最高,因海運和物流成本上升。至於企業信心則在今年下半年初仍有改善,樂觀度雖仍繼續低於長期均值,但較6月增強。企業寄望未來一年經濟環境好轉,配合促銷措施,以助推銷售。
製造商續下調售價
標普全球指出,雖然中國企業在國內市場的業務拓展有進展、新業務量保持增長,但由於全球貿易局勢不明,外需仍疲弱,導致製造業整體銷售增速輕微。企業定價力也繼續偏弱,雖然投入成本重拾升勢,但製造業銷售價格仍在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