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慢病共治藥物倍增至114項 覆蓋三高以外疾病 涵抗抑鬱乙肝藥

發佈於

【明報專訊】醫衛局昨宣布擴闊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下「基本藥物名單」,由59項增加至114項藥物,包括首次涵蓋抗抑鬱藥、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等藥物。當局稱希望為家庭醫生提供更多藥物選擇,而名單所列藥物將成為日後社區藥物名冊的基礎部分。家庭醫生林永和認為反映當局有意將更多「三高」以外疾病,讓家庭醫生於政府計劃下診治,其中乙肝篩查計劃年底推出後,穩定患者亦料可於家庭醫生覆診。

前年11月推出的慢病共治計劃資助年滿45歲未曾確診糖尿病或高血壓的香港居民,在私家醫生接受篩查,今年3月擴展至血脂檢查。計劃設有基本藥物名單,主要分為治療慢病和偶發性疾病的常用藥物;在政府資助下,獲處方名單所列藥物的參加者毋須支付藥費。

新增55項藥物 慢性病佔38項

最新名單新增55項藥物,其中慢病相關藥物新增38項,抗抑鬱藥、治療慢性乙型肝炎、骨質疏鬆症及甲狀腺疾病藥物首次獲列入。偶發性疾病藥物則增加17項,包括紓緩哮喘和痛風、緩解惡心和眩暈藥物。醫衛局稱新增藥物是希望為家庭醫生提供更大彈性,以照顧參加者臨牀需求。

基層醫療委員會委員、家庭醫生林永和一直參加慢病共治計劃。他說部分名單新增藥物是醫管局普通科門診所使用的副廠藥,使用上安全,部分藥如抗抑鬱藥,除了專科醫生,家庭醫生亦可處方。他舉例如部分病人經常請病假,但情緒問題又未至於需於精神科就診,也可獲家庭醫生處方抗抑鬱藥。

家庭醫生擬發展至全人平台

他稱名單加入骨質疏鬆及甲狀腺疾病等藥物,反映當局有概念讓家庭醫生治療「三高」以外疾病,並發展家庭醫生「全人平台」。他稱當局會於今年底前公布乙肝篩查計劃,如病人病情穩定亦可到家庭醫生覆診。

醫衛局稱慢病共治計劃推出以來反應良好,至今逾14萬名市民參加;截至7月23日臨時數字,約8.5萬人已完成篩查,其中約3.4萬人、即約四成被診斷為血糖偏高、患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並已進入治療階段。當局預計計劃能較預期時間提早達至約20萬市民參加目標。

局方稱政府會以計劃經驗作為基礎而擴大計劃,深化發展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將以乙肝篩查治理為試點,透過平台推展及整合基層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