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漁署植林重生態修復 85%原生種

【明報專訊】漁護署多年來一直負責郊野公園的植林工作,近年策略重點由以往的防止水土流失,轉為生態修復及提升生物多樣性,因此署方植林時會優先選取一些能為野生動物提供合適棲息地,以及果實及花蜜作食物的原生樹種。過去5年在郊野公園內種植的樹苗數量逾85%為原生種,而原生種的樹苗超過100種,不過署方表示,在一些土壤貧瘠的地點,依然需要選用小量先鋒樹種,例如台灣相思、蒲桃等。
50年代林地佔5% 近年變30%
署方表示,經過數十年廣泛的植林努力,本港整體林地覆蓋率已大幅提升,由1950年代末的5%,增至至近年約30%。該署於2009年起開展郊野公園植林優化計劃,透過疏伐老化的外來先鋒種樹木、栽種原生種樹苗和樹木護理工作,以促進林地自然演化,以及提升植林區的生物多樣性。
署方又稱,會參考各地的植林策略,因應植林目的和選址的生境特性種植合適樹種,植林時亦已充分考慮近年國際提出的植林新標準,例如「全球生物多樣性標準」(Global Biodiversity Standard),包括優先選用原生樹種、避免採用入侵性物種、開展生境修復、提升生境的生物多樣性、推動公眾參與及做生物多樣性監測等。
署方表示,本港的植林經過多年悉心管理和自然演化,已逐漸發展為成熟的樹林,孕育着豐富的生物,包括豹貓、赤麂、領角鴞、大鷹鵑,以及非常罕見和全球瀕危的穿山甲。
(城市保育)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先鋒樹植林區老化 被原生樹佔據 專家:樹冠高度相近遮陽光 不利生物多樣 (2025-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