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收窄買賣差價首日運作大致順利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下調香港證券市場股票最低上落價位第一階段於昨日生效,措施將原有股價範圍「大於20元至100元」拆分至「大於20元至50元」及「大於50元至100元」兩個範圍,另將「大於10元至20元」的股份將原有每口差價下調50%至0.01元,而「大於20元至50元」的股份將原有每口差價下調60%至0.02元。有市場人士指出,收窄差價實施首日市場運作大致順利,並認為措施對於長線投資者而言屬好事,因差價收窄更易撮合買賣雙方交易,提升市場交投。

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會長陳志華表示,昨日為收窄股票買賣價差實施首日,市場運作大致順利,他指出收窄差價對市場的影響而言為「利多於弊」,對普通投資者及長線投資者而言屬好事,因差價收窄後,更易撮合買賣雙方交易,繼而提升市場交投。

證券界:對長線投資者屬好事

但陳志華指出,對於利用較闊的買賣差價、而獲利的短線交易投資者,買賣差價收窄或反而變得「無肉食」,或需增加交易頻率,寄望提升投資回報。

另外,包括修改新股公開發售部分回撥機制在內的新《上市規則》亦於昨日生效,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理事侯思明表示,有關改動無疑損害散戶利益,機制B之下發行人可不設回撥,並指定分配至公開認購部分比例為發售股份的10%,意味國際配售部分可獲分配九成的發售股份,變相令本港新股市場淪為機構投資者的「VIP場」。另他提到,機制B下發行人難以預視公開發售的認購反應,從而決定該分貨比例。另若發行人指定公開認購部分的分貨比例為六成,無異於向投資者釋放預期該新股國際配售反應不理想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