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熱點
基孔肯雅熱|蚊子可傳播不同疾病 病徵、防蚊方法一文睇 (16:57)

基孔肯雅熱肆虐內地,其中以廣東省病例最多。本港亦初步發現首宗輸入基孔肯雅熱個案【相關報道】,個案中的12歲男童曾於潛伏期在佛山逗留。本文整合常見蚊子可傳播的傳染病和防蚊方法。[更多基孔肯雅熱新聞]
蚊子傳播的常見傳染病
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主要透過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當基孔肯雅熱患者被病媒蚊叮咬後,病媒蚊可能受到感染,若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機會將病毒傳播。基孔肯雅熱已在110多個國家被發現,當中包括非洲、亞洲、歐洲、美洲和印度洋及太平洋群島等地。
病徵︰發燒、嚴重關節痛、肌肉疼痛、頭痛、惡心、疲倦和出現紅疹。
潛伏期︰2至12天
登革熱
登革熱透過帶有登革熱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當登革熱患者被病媒蚊叮咬後,病媒蚊便會帶有病毒,若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機會將病毒傳播。登革熱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例如東南亞國家。
病徵︰高燒、嚴重頭痛、眼窩後疼痛、肌肉及關節痛、惡心、嘔吐、淋巴結腫脹以及出疹。有些人在感染登革熱病毒後,可以沒有明顯的病徵,有些人則只會有發熱等輕微病徵,例如兒童發病時或會出現一般性的發熱症狀及出疹。
潛伏期︰3至14天
日本腦炎
日本腦炎主要經帶病毒的蚊子叮咬染病,主要病媒蚊是庫蚊,特別是三帶喙庫蚊。日本腦炎主要流行於亞洲及西太平洋地區的郊外及農村,尤其在氣候炎熱的季節,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病毒傳播全年都可發生,高峰期通常為雨季。
病徵︰大部分受感染者沒有明顯病徵,或只有發燒及頭痛等輕微病徵。病情嚴重者則會在短時間內發病,出現頭痛 、發高燒 、頸部僵硬 、神志不清 、昏迷 、抽搐(尤其是兒童)、痙攣性癱瘓等,甚至死亡。
潛伏期︰4至14天(受到感染到發病)
瘧疾
瘧疾是由瘧原蟲屬的寄生蟲所引起的疾病。瘧疾是由受感染的雌性瘧蚊(又稱按蚊)傳播的疾病。雌性瘧蚊叮咬了瘧疾患者後,蚊子會受到感染,並在叮咬另一人時把瘧疾傳播開去。
病徵︰間歇性發燒、發冷、頭痛、疲倦、咳嗽、嘔吐、腹瀉及肚痛等病徵。併發症包括貧血、痙攣、血液循環系統衰竭、器官衰竭(如腎臟衰竭)及昏迷,如未能及早醫治,可引致死亡。
潛伏期︰7至30日(部分可達數月或更長)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主要透過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本港現時沒有發現主要傳播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
病徵︰多數患者沒有病徵,如有,可能出現皮疹、發燒、結膜炎、肌肉關節疼痛等不適。孕婦感染後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症及其他先天性缺陷,或出現流產、死產和早產等風險;此外,病毒感染可能導致吉巴氏綜合症、神經病變和脊髓炎。
潛伏期︰3至14天
西尼羅河病毒
西尼羅河病毒屬黃病毒科,常見於非洲、歐洲及北美等地區。西尼羅河病毒主要由帶有病毒的病媒蚊(以庫蚊為主)傳播。當病媒蚊叮咬帶有病毒的野生雀鳥而受到感染,再叮咬人類或其他動物時便可將病毒傳播。目前無特效治療,僅支援療法。
病徵︰大多數人無病徵,約20%患者可能出現發燒、頭痛等徵狀。少於1%患者會有嚴重疾病如腦炎或腦膜炎,這些患者可能出現頭痛、高燒、頸部僵硬、麻木、定向障礙、昏迷、震顫、痙攣、肌肉乏力和麻痺等徵狀。長者及免疫力的人出現嚴重疾病的機會較高。
潛伏期︰3至14天
黃熱病
黃熱病由黃熱病病毒引起,是透過受感染的伊蚊或趨血蚊(主要為埃及伊蚊)叮咬而傳播,流行於非洲、中美洲及南美洲的熱帶地區。
病徵︰大部分患者沒有或只有輕微病徵,如發燒、肌肉疼痛、背痛、頭痛、食慾不振和惡心或嘔吐。少數患者會發展為較嚴重疾病,出現黃疸病、出血、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潛伏期為3至6天
防蚊措施
●穿着寬鬆、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
●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塗上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昆蟲驅避劑。揀選含25%至30%避蚊胺(DEET)的驅蚊產品,可提供逾6.5小時驅蚊效能。留意兒童應盡量使用較低濃度的含DEET產品(上限為10%),6個月或以下的嬰兒則不應使用含DEET產品。
●避免於草叢密集處或樹蔭下休息。
●先防曬後用驅蚊劑,應先塗防曬產品,等待約15至30分鐘後待完全吸收及乾透,才塗上驅蚊產品
●剛做完運動、出汗較多或體溫較高的人較惹蚊。蚊可檢測環境中的二氧化碳量,當二氧化碳增加時,蚊會知道人在附近,並會移動至該範圍內;人體處於較活躍的時間如進行運動時,呼出的二氧化碳量會較多。
●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妝品或護膚品。
●應妥善存放食物及處理垃圾,避免蚊蟲滋生。
●每星期為花瓶換水一次,避免使用花盆底盤。
●確保冷氣機底盤沒有積水。
●把用完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箱內。
●檢查處所內是否有容器積水。
●蓋好所有盛水容器,以防成蚊接觸水面。
●妥善處置能載水的物品,例如空飯盒、空罐和輪胎。(資料來源:衛生防護中心/消委會/食環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