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拍賣行亞太區總裁Francis Belin:多元平台競投藝品 迎合千禧代藏家

【明報專訊】踏進8月份,2025年秋季拍賣會的帷幕亦即將拉開,收藏界熱切期待這場盛宴。佳士得拍賣行新總部即將迎來一周年,記者專訪亞太區總裁Francis Belin,探討他對市場走向的獨到見解。他與《開眼》分享了大量珍貴的拍賣數據,助藏家掌握先機!他亦特別提及年輕藏家在市場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並且改變拍賣模式,拍賣行又如何迎合他們的需求?
佳士得亞太區總部進駐中環新址近1年,佳士得亞太區總裁Francis Belin(龐智鋒)見證許多重要時刻,包括新總部首次舉行拍賣、特展和其他活動,如區百齡中國名瓷珍藏首拍,莫內與梵高畫作創下亞洲拍賣紀錄,首次於3月香港藝術月期間舉辦拍賣系列等。
走進拍賣行空間,發現跟傳統會展場地大不同,充滿拍賣行自家風格。總部室內設計可提供更多元化的展覽、講座和預展,讓藏家能以不同方式接觸藝術品。Francis說:「進駐新總部標誌着拍賣行在亞太區的重要里程碑。我們亦舉辦了許多特別活動,並與國際知名業界機構合作,如瑞士GPHG大獎(日內瓦鐘表大賞)和Dubai Watch Week的Horology Forum等。」他表示去年拍賣表現亮眼,「最大挑戰在於要迅速適應全新的拍賣日程安排,以及跟市場、客戶的互動模式。這些挑戰帶來突破契機,以更開放的視野創造新體驗,例如我們靈活運用新空間,打造更多量身訂製且互動的環境」。
內地需求正加速增長
「拍賣行上半年的亞太區買家貢獻全球成交總額的21% (約4.25億美元/約33.15億港元),亞太區拍賣(香港和上海)總成交接近3億美元(約23.4億港元),持續在亞洲市場領先。」他指內地需求正加速增長,成為佳士得全球銷售中亞太區第一買家市場,其次為香港。「中國內地成交額同比去年增長13%,競拍或購藏人數同比去年增長7%。東南亞亦躍升為亞太區第3大買家市場,是充滿活力且有信心的藏家群體。韓國與印度市場增長亦強勁,韓國成交額同比去年增長5倍,印度成交額亦翻倍,買家數量同比去年增長6%。」他指亞太區新買家貢獻總額佔全球新買家貢獻總額40%,為關鍵驅動因素,當中超過三分之一來自內地。
香港以外,Francis透露拍賣行一直積極培育區內的藏家群,「3月時我們在上海舉行春季拍賣,在北京與上海舉辦預展和相關活動,例如在上海舉辦中國當代藝術論壇。6月份亦與Lancôme合作在浦東美術館舉辦奧賽美術館館藏展覽專題文化對談」;接下來10月也會在曼谷舉辦大規模預展,亦會在新季拍賣前在曼谷和胡志明市舉行藏家專屬活動;紐約亞洲藝術周拍賣中的韓國藝術精彩拍品也會在9月巡展至首爾,配合首爾弗里茲藝博會(Frieze Seoul)舉辦預展和博物館級展覽。「今年2月紐約亞洲藝術周拍賣成績斐然,Maqbool Fida Husain作品《無題(Gram Yatra)》以1375萬美元(約1.07億港元)成交,創下現代印度藝術作品史上最高拍賣成交紀錄。我們在3月份時也委任了Edward Wilkinson出任古典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部環球主管,進一步擴充佳士得全球亞洲藝術團隊。」
在過去一年的拍品或收藏系列之中,哪些最令他難忘?「要選出最令人難忘的拍品或收藏非常困難。如一定要挑選,我會選擇2024年9月新總部首場晚間拍賣中成交的梵高與莫內作品,這兩件藝術品分別創下兩位藝術家的亞洲拍賣紀錄。當然,還有我們透過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專場拍賣的多個重要私人珍藏,包括區百齡的中國珍瓷收藏、藍田山房古玉收藏,以及『木趣居』中國古典黃花梨珍藏。」另一個令他難忘的時刻,是售出創下全球喀什米爾藍寶石每卡拍賣價格紀錄的Regent Kashmir喀什米爾藍寶石。「這些成績都體現了專家團隊的專業知識,以及與客戶在各類別中建立的深厚信任關係。」
《星期六的夜晚》逾億成交「最震撼」
今年3月時上拍的Jean-Michel Basquiat《星期六的夜晚》以約1.13億港元成交,成為今年迄今於亞洲拍出的最具價值的20世紀及21世紀傑作,最令Francis震撼,展示亞洲市場對西方頂級藝術大師作品的需求;而藏家對歐洲古典藝術的興趣亦持續增長,亞太區的古典歐洲藝術門類全球成交額同比去年增長21%。「我們在今年4月與巴黎著名裝飾藝術經銷商之一的斯坦內茨畫廊(Galerie Steinitz)合作,於亞太區總部攜手舉辦『瑰麗之眸』特別展覽,這也是我們首次在The Henderson首次舉行此類展覽。」
既為拍賣行的亞太區總裁,大家自然對Francis的個人收藏偏好感興趣。「我對現代與當代藝術、名酒和腕表也感興趣,特別是亞洲藝術家的作品。這種偏好源於我對區域文化的熱愛和親身見證亞太藝術市場成長的經歷。作品不僅反映時代精神,也展現藝術家對社會的深刻洞察。」私人收藏與拍賣行專業視角之間,他如何平衡審美喜好與市場趨勢?「我在收藏時會兼顧個人審美與市場趨勢,但最重要的是購藏能引發共鳴,是真正喜愛的作品。我相信收藏應該是對藝術的熱愛,而非僅僅追隨市場潮流。」
Francis形容亞洲藝術的知名收藏具備持久吸引力,例如今年4月舉行的香港亞洲藝術周,當中稀有御瓷專場拍賣「靛藍若化——重要私人珍藏官窯青花器」,領銜拍品為「明永樂青花竹石芭蕉圖梅瓶」,全場拍賣取得約2100萬美元(約1.64億港元)總成交額。「亞太藏家的收藏品味正變得更加多元化,特別是在跨品類收藏方面。許多藏家將目光投向新興藝術家,同時也將珠寶、名酒和設計品納入收藏範疇。這反映市場的成熟和藏家對創新藝術形式的開放態度。」
線上交易增 千禧世代改變拍賣模式
按他分析,亞洲千禧世代的財富力量顯著,精通科技的千禧世代藏家不斷擴大市場影響力。「今年在亞洲舉行的春拍,30%買家為千禧世代或更年輕,數量較去年增加了20%。這趨勢與我們線上競投平台,包括Christie’s Live和佳士得微信小程序的參與度提升密切相關。」他解釋在亞洲春季現場拍賣中,超過三分之一買家透過線上平台購買拍品,線上成交金額較去年大幅增長26%。「藏家對數字化交易的接受度持續提高,甚至在高價位拍品中也愈來愈普遍」,而千禧世代的參與確實改變了拍賣運作模式。
「他們更傾向於數位體驗,並對環保與多元化議題有更高關注。我們也因此加強數位平台建設,通過社交媒體和創新技術與他們建立聯繫。」他指儘管全球經濟環境充滿波動,藝術市場依然展現出非凡韌度。亞太地區藏家對頂級、稀有和精緻藝術品與雅逸精品需求依然強勁,多樣化需求正是亞太市場一大特色。那他對今季秋拍有什麼展望?「我們將推出為期3個月的秋季拍賣系列。重磅拍賣周會在9月啟動,依次展示20及21世紀藝術、亞洲藝術周(10月)、雅逸精品周 (11月) 等。我對亞太區藝術市場的多樣化和年輕藏家的崛起充滿信心。未來市場將更為包容多元,成為推動全球藝術市場發展的關鍵力量。」
文:呂一心
設計:賴雋旼
編輯:李曉虹
[開眼 收藏]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Basquiat罕有肖像畫 展創意力量 逾5000萬成交 (2025-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