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內地7月出口增7.2% 輸美跌21.7%

發佈於

【明報專訊】海關總署公布,以美元計,7月內地出口按年增長擴大至7.2%,為3個月來最大升幅,優於市場預期的5.6%;進口增速亦進一步加快至4.1%,勝過原預期的1%跌幅。貿易順差則收窄至982億美元,低於預期的1047億美元。分析指出,儘管出口數據勝預期,中美關係近期出現短暫緩和迹象,但目前關稅仍高,貨物轉運路徑受限,加上「搶出口」效應消退後帶來回調壓力,料下半年出口增速將顯著放緩。

出口歐盟增9%

從地區來看,輸往美國的出口按年跌幅擴大至21.7%(見圖),按月亦由6月升32.4%轉跌6.1%。另邊廂,對歐盟出口按年增長9.2%,對非洲出口更升42.4%,為2023年4月以來最大升幅。至於東盟出口則維持16%的增幅,當中對越南、泰國和印尼出口分別加快至27.9%、26%及12%。

輸非洲升42%

進口方面,從東盟進口轉弱,按年下跌5.8%,按月亦下跌3.3%。不過,來自其他地區的進口則增速加快:自拉丁美洲和非洲進口分別按年增長10.1%及19.4%,遠高於6月的2%和3.9%;而從日本進口增速亦加快至17.1%。

按貨品類別劃分,主要支撐出口為集成電路,出口金額按年增29.2%,數量亦升16.5%。汽車金額上升18.6%,數量則增25.5%。不過,手機出口金額按年跌21.8%,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亦跌9.6%。稀土出口方面,雖然金額按年跌17.7%,但按月回升至56.9%。

進口方面,7月原油進口金額下跌7.4%,但進口量上升18.2%;鐵礦砂貨值跌12%,數量則升1.8%;農產品金額升5.1%。另外,集成電路金額按年升13%,數量亦升12.3%。

「搶出口」消退 增長料放緩

大行野村表示,雖然中美近期貿易摩擦暫告緩和,但美方針對中國的高關稅措施仍持續生效,對出口構成壓力。同時,過往透過第三地轉運至美國的商品亦將面臨懲罰性的關稅,加上美國暫停「小額豁免」(de minimis)政策,小額直郵商品亦失去避稅空間。此外,今年夏季運費不升反跌、對美貨櫃訂單轉弱,反映去年底以來「搶出口」所產生的前置訂單效應逐步消退。該行預計,下半年內地出口增長將明顯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