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搬運」太陽能 光熱發電零碳可靠

發佈於

【明報專訊】內蒙古有大量沙漠和荒地,近年銳意發展新能源產業,除了為人熟悉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還有光熱發電。

在鄂爾多斯市的零碳產業園區,百川光熱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面面閃亮的「鏡子」,在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地產出。這些鏡子被運送到西北地區的光熱發電站,能聚集太陽能轉化成熱能,再發電。

百川光熱科技是光熱聚光反射鏡製造商,項目引進鋼化槽式鏡生產線全套設備。兩期項目建成後,可具備每年1000萬平方米太陽能聚光鏡的生產能力。公司副總經理竇懷新日前向記者指出,光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後端環節完全一致,「分別只是前端把火電礦物燃料的鍋爐,換成了鏡場」,即熱量不來自礦物燃燒的熱量,而是來自大面積收集的太陽能,由此實現「零碳」排放。

都是來自太陽能,那光熱對比光伏發電有何優勢?竇懷新解釋,光伏發電受氣象條件制約,例如晚間無法發電,「在白天,發電效率隨着太陽高度角變化」。因此,光伏發電站旁邊往往有火電站,使電網保持平穩;而光熱發電機組則能通過儲熱實現24小時發電。

暫較光伏發電成本高 具潛力

不過,光熱發電在國內仍處於發展前期,目前產業估值僅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光伏製造業的產能,經過國家十幾年來的政策支持,已達到3萬億元規模。竇指出,限制光熱發電的主要原因是成本高。「光伏發電大約每度電2至3毫,而光熱則是5至6毫」。他相信通過大規模量產,預估在15年左右,光熱發電能降低到與光伏相若的成本,具備發展潛力。不過竇懷新亦稱,光電並不是要取代光伏發電或火電,而是協調發展。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藍色長城屹荒漠 發綠電固黃沙 內蒙400公里工程NASA關注 2030年竣工「西電東輸」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