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升級版街頭菜吸引人龍 珍寶炸蟹肉卷 香脆泰合拍

【明報專訊】近年泰菜在香港進化,街頭美食變得更精緻細膩,掀起新熱潮。例如Samsen泰麵以高級和牛船麵打響名堂,泰排檔亦乘勢由佐敦擴展至中環,灣仔Mum Mum Thai融合日式元素,尖沙嘴則有Soi.29帶來泰式大牌檔美食,以及今期主角,由10年好友創辦的新餐廳Siaw,主打升級街頭菜,為港人帶來地道又創新的味覺體驗!
黃昏6時,Siaw門外的赫德道已排起人龍。這家有「彩色鐵皮頂」裝潢的餐廳,名字來自泰文「朋友」,正好形容創辦人Art Sinlaparkorn和Pae Promkerdkid的深厚情誼。10年前兩人在灣仔餐廳共事,Art在廚房烹調,Pae負責樓面,收工後常到便利店買啤酒聊天,談人生、未來與開店的夢想,友情在啤酒泡沫中發酵。
Pae後來遠赴新加坡發展,Art則在香港闖出名堂,曾在Mak Mak、Samsen泰麵、泰排檔等知名餐廳工作。去年Pae回流香港,Art正有開店念頭,一拍即合。Pae形容二人關係像陰陽,互相補足,他思慮周詳,但常常想到最壞結果,「Art則樂觀和正面,一起想出解決方法」。而Pae鍾情泰國東北的熱情好客和愛分享,這也是Siaw想營造的氛圍。
引進少見菜式 酥炸鯰魚鬆夠地道
菜單設計的兩大方向,一是帶來香港少見,但地道且多元的泰國街頭美食,「菜單中有些(菜式)只在泰國見到,例如泰式煎餅、撈麵、蟹肉卷、炸鯰魚鬆配沙律。當中有甜的、有鹹的,打破泰菜只得辣的刻板印象」;其次是將街頭美食升級,例如使用高質食材或改良烹調手法,「我們想將街頭美食升級,令別人更欣賞,知道它不一定只能賣得便宜」。為了達成目標,二人在開店前親赴泰國取經,又花時間學做蟹肉卷等地道美食,並將泰式煎餅、撈麵、炸鯰魚鬆等引入香港。
記者翻開菜單,先嘗嘗兩人到泰國學習的珍寶脆炸手工蟹肉卷。腐皮捲起以白胡椒調味的免治豬肉和越南蟹肉,先蒸煮後油炸。外香脆內濕潤,既有蟹肉鮮味,亦有豬肉的冶味,蘸些青檸魚露酸辣海鮮汁或梅子醬可增添層次。喜歡純蟹肉的話,可試試啖啖蟹肉奄列,蟹肉的鮮甜更突出。酷愛泰式沙律的,不妨嘗試酥炸鯰魚鬆配青芒果沙律,將酥炸鯰魚弄碎,拌勻青芒果沙律,每口帶有粒粒香脆口感,是非常地道的泰式風味。
慢煮和牛撈麵 大熱天送爽
要數大熱麵食,當算是黑豚肉或和牛船麵,因為Art曾在Samsen、泰排檔工作,其船麵甚有水準。他說每朝6時半便熬煮豬骨湯逾4個半小時,再混和豬血,炮製出濃稠深啡紅的豬骨湯,特別濃香富層次,餘味有點豬紅味。麵底可按喜好選金邊粉或蛋麵,黑豚肉版本比較少見,材料有黑毛豚肉片、燜豬軟骨、炸豬皮等。
不過,更吸引記者的是慢煮和牛撈麵,「試過有客人說吃膩了船麵,就試了我們的撈麵,這亦是我們想讓客人認識的泰國味道」。Pae指他喜愛吃麵,但天氣熱時也不想流着汗吃熱湯麵。「有天我去廚房跟Art說想食撈麵,因為很想念在泰國才能吃到的美味。」餐廳的撈麵,將蛋麵與泰式黑豉油、豉油、花生、是拉差辣椒醬等拌勻,搭配和牛肉肩胛肉眼片、慢煮2小時的牛肋條肉、泰國牛丸、炸雲吞皮及豬油,集甜、辣和鹹味於一身,正適合熱天時享用。
泰菜講求鑊氣,Siaw有多款鑊氣小炒,開店前員工練習拋鑊逾100次。當中必試香辣打拋葉炒和牛。酷愛打拋肉的Pae分享,「最初做法簡單,有魚露、肉、羅勒或味精。後來受到中國菜的影響,我們知道何謂鑊氣,如何令食物有更多風味,既有鹹味、又有鮮味」。
Art使用泰國「紅」及「白」打拋葉(holy basil),前者的葉帶紫紅色,後者則為綠色。將澳洲和牛肉、泰國新鮮紅及青指天椒、指天椒乾、勁辣的卡倫辣椒及打拋葉炒成,辣度有層次,加上脆邊煎蛋,撈飯一流!黃咖喱軟殼蟹的精髓在於黃咖喱,以熱油兜炒咖喱膽、洋葱、燈籠椒、淡奶、魚露等,辣中帶點蔬菜甜。飛天芥蘭、醉貓炒河、泰式炒金邊粉等也鑊氣十足。
甜品方面,小巧地道的泰式椰子煎餅甚有特色。他們先燒熱模具,倒進椰奶粘米粉漿,略燒成薄脆餅底,再加入椰奶糯米粉漿、葱花、粟米或椰子肉,煎成小煎餅,入口黏糯芳香。二人還計劃未來開新店時,引入更多泰北或泰南等地菜式,讓大家認識更多泰國飲食文化。
Siaw
地址:尖沙嘴赫德道8號地舖
查詢:9229 1655
IG:@siawtst.hk
註:另加一
文:陳麗斯
美術:謝偉豪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趁「熱」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