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北京聞風:腦機接口發展加速 中央釋政策紅利 /文:鍾鳴九

【明報專訊】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昨日在北京開幕,密集展示腦機接口最新技術和產品。北京觀察人士指出,在機械人硬件和人工智能(AI)軟件技術快速演進的推動下,疊加中央層面重磅政策的出台,內地腦機接口產業料將快速進入爆發前夜。
作為多學科交叉的前沿技術,腦機接口早在2016年被中央政府納入戰略視野。「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將「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列為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隨着規劃延續,「十四五」期間,中國持續在該領域投入並深化布局。
臨牀試驗年翻3倍 全國開花
進入2025年,「十五五」規劃布局之年,內地腦機接口臨牀上連續取得多項突破進展,顯著加速產業化步伐。
自2023年10月北京宣武醫院和清華大學聯合開展無線微創植入腦機接口首例臨牀試驗,兩年間,內地腦機接口相關臨牀試驗數量走高趨勢明顯。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內地有31項腦機接口相關臨牀試驗註冊,數量約為2023年的3倍;2025年不到半年,臨牀試驗已達18項。伴隨研究熱度提升,內地湧現出多支明星研究團隊,包括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洪波團隊、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教授吳勁松團隊等。
而且,內地腦機接口產業發展正從北京、上海擴張至多地。今年6月,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開通華中地區首個腦機接口門診,幾乎同一時間,華南地區首個腦機接口臨牀研究病房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揭牌運行。
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技術格局並不均衡。清華大學醫學院長聘教授高小榕指出,腦機接口按技術形式分為侵入式、半侵入式、非侵入式3種。目前,在非侵入式領域,內地保持領先地位,具備全產業鏈技術優勢,且在醫療康復、情緒管理等方面應用頗為成熟。但在(半)侵入式領域,雖有如腦虎科技等本土企業近年取得顯著進步,總體而言,技術發展相對緩慢,與美國有差距。
中央目標2030年全球前列
目前,內地的追趕態勢十分明顯。去年1月,美國富商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企業Neuralink完成全球首宗人類大腦晶片植入手術。今年以來,內地多個科研團隊宣稱完成腦機接口不同技術領域的「全國首例」臨牀治療。
政策層面看,中央支持明顯。工信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7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於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階段性目標:2025至2027年,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初步建立先進的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和標準體系;2027至2030年,形成安全可控產業體系,綜合實力邁入世界前列。
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洪波稱,腦機接口臨牀應用「沒有作業可抄」,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往前推進。從臨牀科研到臨牀醫療,腦機接口技術成果轉化之路還很長。
文:鍾鳴九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文武雙全機械人 北京展服務技能 拳擊鐺鐺響留痕 彈琴勝人類6級 (2025-08-09)
全球首機械人4S店京開張 主攻公司客 (2025-0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