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社保多沒繳足 司法解釋掀震盪 網憂小企業倒閉潮 胡錫進:守法應有之義

【明報專訊】中國最高法院近日發布司法解釋為打工仔「撐腰」,旨在督促企業依法繳足社保,卻引爆互聯網熱話,輿論關注會否成為壓倒眾多經營困難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或可能導致工薪階層被減薪;亦有認為社保制度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支柱,應當支持。
一篇題為「家門口的包子舖要關門了」網絡文章,進一步推高社保「新規」的關注。作者稱其日常光顧的包子舖老闆說,本來就盈利狀况不佳,下月1日起還要繳足員工社保,「實在交不起」。附近理髮店也面臨同樣情况,老闆說還沒想好怎麼辦,但「全給(員工)交社保是不可能的」。
法院須撐工人索償 下月生效
小店家所說的「新規」,是最高法院本月1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二)》,下月1日起施行。核心內容簡言之,就是強調若打工仔以「公司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為由辭職,並向公司索償,法院要支持打工仔訴訟。
內地社保制度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五險」,另加住房公積金。根據《勞動法》及《社會保險法》,公司、職工必須參加社保、繳納社保費,屬強制義務。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雖然只是重申一次態度,但也非無的放矢。
當前社會現實中,公司為降低用工成本,打工仔為獲取眼前更高的工資,「協商放棄社保」的現象屢見不鮮。《工人日報》提到,這種做法看似「雙贏」,實則對雙方都暗含風險。一方面,公司涉嫌違法,最終不僅須補繳社保,還須支付賠償金;打工仔放棄社保,一旦遇到工傷、失業等情况,將喪失保障。
不過,有關交不交社保的話題,仍再次引起討論。許多網民認為,對於一些規模較小、利潤不高的小微企業,全額繳足社保,意味着成本大漲,當前經濟下行、消費不振、內捲嚴重,可能導致打工仔被要求降薪,甚至出現倒閉潮、失業潮。
港商稱有地方要求較低 執行待觀望
在內地經營公司的一名港商表示,為員工交社保費,佔了公司營運很大一筆成本,公司繳「五險一金」佔約員工薪金水平三成,員工自己繳一成多。目前全國省市根據本地經濟情况,設定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公司及員工按該基數計算比例繳納;不過該港商表示,有些地方為了吸引公司經營,允許只按照基數的下限繳納「五險一金」,這樣公司付出少一點,員工到手薪金也多一些。
下月1日後,這些地方如何執行,還要觀察。他也提及,少繳(不按員工實際薪金計算)社保有風險,試過幾次有員工離職後,以公司「漏繳社保」為由維權,每次都是法院判員工勝訴。有時還沒到司法程序,地方政府部門為維穩,會提前介入,要求企業和解了事。
許多中小型製造企業,也存在漏繳社保情况。廣東有玩具廠商透露,行業內基本上都只為本廠一兩成員工繳納社保「交功課」,如果全部繳足「難以生存」。廠家提到,外省民工多數希望早點賺足一筆錢回鄉下生活,不繳社保的話,可以拿到「整份糧」,工廠也會基於「漏繳」情况,多付他們一些工資。
胡料市場可承受 外賣速遞業「陣痛」
《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撰文表示,強制繳納社保「會成為壓倒很多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的說法,不能說毫無道理,但是「國家到了要走出全體勞動者參與社保的這一步」,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他提到,強制全民社保,最終由全社會共同承擔這個成本,肯定會導致社會最基礎服務的部分漲價,「我相信是我們的市場能夠承受的」。胡錫進特別提到,那些使用無社保外賣員、速遞員的平台,將面臨「陣痛」。
中國社科院曾預測,中國養老金到2035年有可能會耗盡。然而隨着人口老化速度加快,這個危險可能會提前。不過,強制繳社保也讓一些打工仔認為更有安全感,有人認為社保是一筆投資,關鍵時刻「可以救命」。也有網民表示,不想生孩子,買社保是多買個保險。
明報記者
(熱搜話題)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最高法護民企 專項查冤錯案 (2025-0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