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港資任保薦人少 券商呻表面風光

【明報專訊】港股回勇,近期成交暢旺,新股市場亦回暖,但業界卻稱屬「表面風光」,本地投行與中小型券商受惠不多。統計顯示,截至6月中,共有175隻有效主板上市申請,當中有港資參與做獨家保薦人或聯席保薦人共有7家,佔上市申請總數4%。此外,有業界指出,近期港股成交雖然增加,但估計約95%成交只集中於數十間經紀行;現時大市很多買賣盤並不是來自散戶,就算有散戶盤,都由個別大型互聯網券商壟斷,故其他中小型行難受惠。
港資保薦人佔上市申請4%
華富建業企業融資根據聯交所網頁資料統計,今年截至6月17日,共有175隻有效主板上市申請,當中委任獨家保薦人有75家,港資保薦人佔當中4家,佔整體有效上市申請2%;相反,中資保薦人卻佔當中69家,佔整體上市申請比例高達39%;委任聯席保薦人就有100家,聯席保薦人全是港資的數量是零;相反,全是中資就有65家,佔整體上市申請比例高達37%(見表1)。
而由去年1月初至今年5月底,於主板掛牌公司共94家,當中委任獨家保薦人有46家,港資保薦人只佔當中7家,中資就佔當中39家;委任聯席保薦人有48家,當中全是港資只有1家(見表2)。
華富建業企業融資行政總裁兼香港資本市場專業人員協會會長黃偉誠表示,港資保薦人市場份額小,一來內地企業並不認識港資投行;二來排隊上A股後轉港股的已有內地券商輔導;而且部分內地券商減價,包括集資規模小的新股。
他續指出,現時承銷費分開固定及酌情部分,監管機構對承銷費的固定部分規定,毋須銷售整體協調人(OC)也可收取大部分承銷費,與銷售端脫鈎、承銷費分配不透明,本地券商有時參與承銷團,有訂單也不一定能收取承銷費,他認為監管機構應考慮檢討有關規定。
他亦建議,特區政府北上推廣香港市場時可以帶同港資投行及港資中介,或協助港資投行在內地舉辦香港資本市場推介會;當然港資投行亦應多北上營銷,參與不同的活動推廣。他認為,港資投行資源不能與內地及國際券商相比,政府可考慮給予資助。
券商方面,證券商協會永遠名譽會長陳柏楠直言,近期市况好轉,只屬「表面風光」,業界不是完全沒有受惠,始終「水漲船高」,散戶、交易員等入市意欲增加,但與大市熾熱程度仍有距離,故認為中小型券商今次受惠程度與大市暢旺絕對不成正比。
95%港股成交集中少於50券商
他指出,目前只是部分圈子,如虛幣、中資券商等受惠,現時500多間經紀行中,估計少於50間已佔整體成交95%。直言現時2000多隻股票中,都是數十隻,甚至只得十多隻「輪住炒」,其他股票都是成交疏落。即使部分平時成交少的細價股近期爆升,都與炒虛幣等概念有關,但很多都未有基本因素支持。他又指出,過往市旺時業界「魚翅撈飯」的日子已不復見,相反現時中環「兩餸飯」愈開愈多。
根據聯交所統計資料,6月份代表中小型經紀、排名在66位或以後的C組,市佔率只有3.67%。排名首14位的A組經紀,市佔率達70.93%;排名由第15位至65位的B組經紀,市佔率就有25.4%。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證券界倡豁免非港股通股份印花稅 (2025-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