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18A新股受捧 銀諾抽中機率低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下半年新股市場開始不久,便迎來生物醫藥「三連炮」:維立志博(9887)、中慧生物(2627),之後再到今次介紹的銀諾醫藥(2951,下簡稱「銀諾」)。銀諾明日中午截止認購,截至上周五晚止公開發售部分已錄得769倍超購。銀諾主打研發治療糖尿病的核心藥物:依蘇帕格魯肽α(下簡稱「依蘇帕」),不過依蘇帕更為一般「升斗市民」所留意的是其減肥的效果,外界便直接稱其為「減肥藥」。

撰文 旻晞

值得留意的是,銀諾是首家本港IPO分配機制改革後的首家採納新制的新股,承銷團亦決定採用機制B進行,即不設回撥機制,意味公開發售部分不會按超購倍數多寡再回撥,只會酌情增加公開發售部分分配股份至最多佔發售股份的15%,也是說抽中機率可能是低處未算低。

宜大額認購提高中籤率

低至什麼程度?大可參考兩隻18A生物醫藥股藥捷安康(2617)及維立志博,兩者公開發售部分同獲超購逾3400倍,亦同樣因國際配售部分未足額已不用觸發回撥機制,最終一手中籤率分別只為0.8%及0.27%;0.27%是什麼概念?做個比較,中六合彩3個字安慰獎機率是1.64%。有意認購銀諾的人士若想至少也能有個「安慰」,還是「狠狠」的大額認購,提高中籤率吧。是次銀諾來港發售3655萬股,招股價18.68元,集資6.8億元,本周五(15日)掛牌,聯席保薦人包括中信及中金。是次銀諾共有5名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股份佔發售股份的11.5%,比率與中慧相若,而中慧認購依舊火爆,看來本港IPO市場近期對18A生物醫藥股情有獨鍾。

銀諾成立於2014年,研發藥物包括核心產品依蘇帕,是一款在中國獲批的人源長效GLP-1受體激勵劑。依蘇帕作為單藥治療及聯合二甲雙胍治療T2D(第二型糖尿病)的BLA(生物製品許可申請),已於2023年9月獲家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兩種療法均已於今年1月獲得批准。於2月在中國商業化推出了用於治療T2D的依蘇帕,這亦是銀諾於今年首5個月終迎來第一筆營運收入的原因。集團目前亦正積極推動依蘇帕的全球擴張,按其於中國的臨牀試驗結果,今年6月在澳門獲得關於依蘇帕治療T2D的BLA批准;同月,於東亞南國家提交BLA申請,並計劃於今年下半年於拉丁美洲國提交另一項BLA申請。

今年首5月才錄收入 持續虧損

銀諾亦一直開發依蘇帕用於治療肥胖和超重,於去年3月在中國啟動了依蘇帕治療肥胖和超重的IIa期臨牀試驗,並於同年11月完成該試驗。於今年3月在中國啟動依蘇帕治療肥胖和超重的IIb/III期臨牀試驗,並預計將於2026年第四季度完成該試驗。

按銀諾網頁資料,有關臨牀試驗旨在評估該藥物在飲食和運動干預後體重控制不佳的超重及肥胖患者中的耐受性、安全性和減重效果。研究將患者分成幾組,分別接受不同劑量的依蘇帕或安慰劑治療。試用者每兩周增加一次劑量直至目標劑量,並維持目標劑量4周。研究共納入50名超重或肥胖患者,平均年齡36歲,平均體重指數(BMI)為33 kg/m²,平均體重92.9 kg。結果顯示,在接受為期4周的目標劑量治療後,依蘇帕組患者體重較基線變化的平均百分比為-7.2%(約6.5 kg),而安慰劑組只為-0.9%(約0.5 kg)。此外,84.6%的依蘇帕治療患者實現了體重減輕5%以上的效果,而安慰劑組無一人達到這一目標。

其實銀諾在港並不「孤獨」,今年5月掛牌的派格生物(2565),其核心產品PB-119亦是一款自主開發、長效GLP-1受體激勵劑,用於第二型糖尿病及肥胖症的一線治療。但與銀諾最為顯著分別是,派格暫時未有產品商業化。至於派格今年5月掛牌首日,股價「深潛」25%,直至踏入7月底股價才重上「水面」,而上周五股價未知是否受銀諾招股帶動「影子股」概念,股價急升7.7%報16.45元收市,較招股定價高5.4%。

說回銀諾業績表現,既然至今年首5個月銀諾才錄得收入,亦作為18A上市企業,持續虧損可以預期。惟其虧損程度較為波動,如去年虧損大幅收窄76%;今年5個月卻又大幅攀升58%。究其原因與其研發、商業化過程進度所涉及的員工開支有關。2024年其行政開支及研發開支分別大減67%及近八成,便主要由於2023年確認了研發人員各自歸屬期內受予其受限制股份相關的顯著更高金額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以及同年其臨牀前研究、試驗、工藝改進費較高所致。

續錄經營現金淨流出 手持現金5.6億

至於今年首5個月,雖行政開支續減,但由於啟動上文提及的依蘇帕用於治療肥胖及超重的IIb/III期臨牀試驗,研發開支因而大升67%;再加上有產品自然會錄得銷售開支,虧損因而擴大。亦一如早前提及的生物醫藥股,銀諾持續虧損,亦同樣持續錄得經營現金淨流出,過去兩年合共淨流出3.27億元(人民幣,下同),今年首5個月亦淨流出6476萬元,截至今年5月底手頭現金5.57億元。公司預計未來的平均現金消耗為去年的3.4倍,再計及截至5月底手頭現金及金融資產、存款,再包括是次集資淨額(6.1億港元)用作一般營運用途(10%)的部分,則有足夠未來16個月消耗,預計掛牌後至少半年不會進行下一輪融資。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新股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