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不宜集中買增長股 應分散至收息股

發佈於

【明報專訊】讀者來信:

本人多年來都有買股票,平日偏好科技和新經濟板塊,受惠於近期股市急升,投資組合已有不錯升幅,但當中九成都是增長股。擔心股市隨時有回調,若不調整組合,之前的盈利隨時一夜蒸發,於是想了解應否轉持收息股?現在才換馬,會否太遲?

筆者回覆:

股市暢旺下的投資決策往往充滿掙扎,尤其當增長股升勢凌厲,投資者一方面擔心錯過進一步升幅,另一方面又怕高處不勝寒。回顧歷史數據,增長股在牛市表現往往顯著跑贏收息股。原因很直接:資金湧向市場預期盈利爆發的板塊,投資者追逐概念與憧憬,推高了當時最受歡迎板塊的估值。2020年及2023至2025年的美股牛市就是最佳例子,增長股動輒錄得數倍回報,遠高於傳統高息股。

不過,單純以短期升幅判斷,容易忽略收息股的長期價值。收息股即使在牛市未必跑贏,但它們通常更具防守力,現金流穩定,而且在牛市後段或市場回調時,波動較低。統計顯示,派息穩定或持續增派的公司,在牛市期間平均年度回報亦可達兩成以上,雖未及頂尖增長股,但已遠勝不派息的公司。

更重要的是,股息的複利效應隨時間累積,為總回報打下穩固基礎。因此,現在轉向收息股並不算遲,尤其是像張先生這樣,組合高度集中增長股,應該趁市况理想時作適度調整。可以先鎖定部分增長股盈利,再分散到優質收息股。香港市場上,部分具穩定派息及現金流的新經濟龍頭、電訊企業股等,都具備「穩健增長+派息」的雙重特質。這些股份能在牛市跟隨大市向上,市况轉弱時又有現金流支撐,為組合提供防守緩衝。

留意股息率派息紀錄盈利質素

增長股並非完全要放棄,特別是那些基本面強勁、盈利增長可持續的企業。現時投資者可以檢視手上的持股,如果股價明顯脫離基本面、估值過高,便應考慮減持或止賺一部分。相反,那些仍具合理

估值、長期競爭優勢明顯的股份,可繼續持有,作為組合的成長動力來源。收息股的挑選,除了觀察股息率,還要關注公司的派息紀錄和盈利質素。單靠高股息吸引的企業,若盈利不穩定,派息隨時削減,反而得不償失。建議優先選擇長期穩定派息或具備增派能力的公司,這樣不僅能收息,還能跟隨公司盈利增長分享資本升值。

最後要提醒的是,市場從來有周期,投資者若全押某一類資產,往往承受過大的波動風險。現在的市况下,增長股的確可能仍有上升空間,但分散至優質收息股,能夠讓投資更平衡,也更適合中長期的財務目標。

與其煩惱該選哪一種股票,不如專注於組合結構是否足夠穩健,能否在不同市况下都維持現金流和回報,這才是長遠勝出的關鍵。

陳智鑾 信達興業董事物業理財專家

■理財信箱歡迎來信,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智鑾 理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