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MPF至少半年檢視一次

【明報專訊】環球股市近月表現不錯,強積金(MPF)因而做好,整體已連升3個月,就股票基金類別而言,今年7月回報最佳是「大中華股票基金」,緊隨其後為「香港股票基金」。綜合強積金專家意見,MPF成員平均帳戶結餘在7月首次突破30萬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反映分散投資和長線投資是累積財富的關鍵,成員應密切留意環球市場走勢,並至少每半年檢視一次個人投資組合,根據風險承受能力及市場變化作出適時調整。
明報記者 袁國守
強積金諮詢機構GUM發表2025年7月強積金成績表,上月「GUM強積金綜合指數」升1.2%,報270.2點;「GUM強積金股票基金指數」上升2.2%,報379.7點;「GUM強積金混合資產基金指數」升0.6%,報271.2點;「GUM強積金固定收益基金指數」則跌0.1%,報131.7點。今年7月份,MPF成員人均賺3519元,而年初至今人均賺27,731元。
單計MPF股票基金類別,由於內地和香港股市持續強勢,恒指一度創近3年新高,「香港股票基金」及「香港股票基金(追蹤指數)」分別升3.6%及3%。另外,美國解除對Nvidia(英偉達)(美:NVDA)H20 AI晶片對中國出口限制,提振台股AI供應鏈,使兼具內地、香港和台灣股票的「大中華股票基金」漲4.7%,為7月最佳股票基金類別(見表)。至於「歐洲股票基金」及「其他股票基金」雙雙跌1.1%;前者受美元轉強拖累,後者則由於部分主題型基金仍面對壓力。
GUM常務董事陳銳隆指出,環球關稅談判於7月再度取得多項關鍵進展,令環球股市維持較樂觀的氛圍;主要經濟體中,美國與歐盟達成協議,美國對歐盟商品徵15%關稅;亞洲地區的日本、韓國、印尼及越南等國亦先後與美方簽署貿易協定,關稅率介於15%至25%不等。他表示,關稅陰霾逐漸消散,預計市場將逐步將焦點回歸基本面,MPF成員可關注長期經濟指標。資產配置方面,GUM策略及投資分析董事雲天輝表示,在9種股票基金類型中,有7種年初至今已錄得超過10%的回報,其中港股基金和大中華基金更錄得逾20%回報。他建議,MPF成員或可考慮「再平衡」策略,例如減持部分漲幅較大的股票基金,並轉入至防禦性資產(例如保守基金),以達到資產再配置的效果。
分散長線投資成累積財富關鍵
積金評級主席叢川普(Francis Chung)表示,7月份強積金平均帳戶結餘達302,400元,創歷史新高,這項佳績主要得益於強勁的投資收益。他指出,今年以來,強積金在7個月中已有5個月錄得正回報,而2025年強積金整體增長中,超過80%來自投資收益。叢川普指出,強積金創紀錄的資產規模及平均帳戶結餘對成員來說顯然是好消息,同時也及時提醒MPF成員投資紀律的重要性。他補充,分散投資和長線投資是累積財富的關鍵,而每個強積金計劃都提供「預設投資策略」(DIS)基金,這些低收費的現成分散投資選項,仍是強積金成員值得考慮的優質選擇。
根據積金局於今年7月公布截至2024年年底的數據,累積資產達100萬元或以上的強積金帳戶已突破12.5萬個,較5年前的6.3萬個幾乎倍增,充分反映強積金具備穩健的長線增值潛力,愈來愈多市民積極管理退休儲備,並受惠於市場回報。值得留意的是,當中約九成(11.3萬個)由年齡40歲或以上的計劃成員持有。BCT業務定位及客戶方案高級總監王玉麟(Billy)表示,假設一名22歲的大學畢業生若於畢業後即投入職場並持續供款,至40歲時已供款18年;根據BCT的統計,其強積金資產中位數可達67萬元,而管理得宜的成員,其資產更有機會突破百萬元。Billy指出,這足以證明,強積金在累積退休儲備方面具備切實效益與長遠潛力。
對於踏入40歲、希望在MPF投資方面迎頭趕上的成員,Billy認為,40歲的成員在退休規劃旅程上其實只走了一半,距離65歲退休仍有約20年時間,絕對有空間追回進度。他建議,此階段的理財策略應更積極,成員應密切留意環球市場走勢,並至少每半年檢視一次自己的投資組合,根據風險承受能力及市場變化作出適時調整。Billy補充,MPF成員亦可考慮作出自願性供款,透過「雪球效應」及「平均成本法」逐步累積資產;只要策略得宜,持之以恒,強積金不僅是基本保障,更可成為穩健的退休儲備工具。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袁國守 退休綢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