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姿治通鑑:下肢受力不當 膝痛惡性循環

發佈於

【明報專訊】膝痛困擾不少人,症狀輕微的可能在蹲下或上落樓梯時有痠痛感,嚴重的可能日常走平路都有問題。一般而言,透過運動加強膝蓋周圍肌肉,有助緩解膝痛。然而,若膝痛問題複雜或持續時間較長,往往不止是膝關節本身的結構問題,更可能涉及整個下肢受力系統。

腳踝和髖部繃緊 膝頭代償

膝位於腳踝和髖部中間,下肢受力時,膝作為中轉站,將腳踝和髖部力量互相傳遞。如果腳踝或髖部結構有問題,比如是肌肉繃緊、骨位不正(如曾經扭傷或骨折),都會令這兩個關節幅度受限,而這些限則通常由膝頭代償。例如常見小腿肌肉繃緊,拉至足弓變形崩塌,會令到膝頭過度伸直、反折,最後令上身重量集中膝頭前方,引起膝痛。

下肢頭尾(腳踝和髖部)兩端繃緊引起膝頭代償,就像將意大利麵(未烹煮)兩端抓緊然後屈曲,意粉中段就會斷裂,因為當頭尾兩端不可動,剩下可動的只有中間部分,就要代償分擔壓力。膝頭雖然沒有意粉般脆弱,一折就斷,但會變形。所以當膝痛持續,頭尾兩端張力一直沒法消散,膝頭就會開始變形,可能是變成X或O形。日子一久,除了拉緊肌肉外,這些變形會令到下肢受力更嚴重,反過來拉緊下肢肌肉,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及早在膝痛發作之初,放鬆繃緊的肌肉,令下肢正確和有效地受力,十分重要。

鏡前蹲下簡單自測

要知道自己下肢受力系統有沒有問題,可以站在鏡子前,腳掌垂直向前(不要外八),與肩膀同樣寬度,然後蹲下,留意會否出現以下情况:

‧蹲下時膝部能否輕易屈曲至極限,左右腳屈曲幅度是否一樣?

‧蹲下時身體能否依然直向鏡子,還是已經扭曲了身體?

‧腳掌會否撇了向外,不能保持垂直向前?

如果蹲下時發現身體旋轉,腳掌撇出,或左右雙腳屈曲幅度有差別,這些常見的代償反應,可能反映下肢受力出現問題。要改善膝痛,首先要了解下肢在活動時的受力狀况,找出哪個部位出現問題,才能針對問題來治療。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設有物理治療門診服務及運動建議,詳情可致電2895 4200、2743 1702查詢或瀏覽以下網址:

forms.office.com/r/isWpxPC3Jh

文:林曉彬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