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敏心醫話:抗疫不是單一英雄獨腳戲

【明報專訊】參加2025年香港學者協會內蒙古交流團的最後一站是滿洲里。我漫步在夜幕降臨下的滿洲里街頭,這座位於中俄蒙三國交融的陸路小城,車水馬龍間,腦海中不禁喚起了「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伍連德醫生的抗疫傳奇故事。
回溯至1910年晚清,一場東北大鼠疫奪走了6萬餘條生命。1910年10月25日,滿洲里一家客棧爆發鼠疫並出現死亡案例,而從俄羅斯經滿洲里陸路口岸回國的兩名西伯利亞華人勞工曾下榻此客棧。由此,一場沿着鐵路線蔓延至全國的慘烈東北大鼠疫拉開了序幕。祖籍廣東的馬來西亞檳城華僑西醫伍連德,臨危受命為「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首次提出「鼠疫經飛沫人傳人」。他不但親手設計了中國第一款紗布口罩(後人稱為伍氏口罩),更果斷推行嚴格的隔離檢疫措施,在短短4個月內成功抗疫,被稱為中國防疫第一人。回望百年,他所奠定的科學防疫原則——隔離、阻截傳播、個人防護,至今依然適用。伍醫生對中國現代醫學卓越貢獻,使他成為首位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提名的華人。
中西醫協作 加速康復進度
一個世紀後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人心惶惶。在2022年香港第五波疫情高峰初期,浸大中醫團隊展現了強大的應變能力,迅速推出免費網上診症服務,為居家隔離者提供視像診療與上門送藥,高峰時期單日服務逾千人,累計惠及41,000名患者及密切接觸者,獲政府及各界給予高度評價。浸大更成為啟德暫託中心營運機構之一,學院臨牀部派出中醫團隊,以中醫藥為主向入住的輕症長者提供治療。同時,聯同社福機構為逾百間安老院舍提供遠程診症及送藥服務。自2020年起,免費派發近10萬劑提升免疫力的「浸大防感方」予前線抗疫人員、長者及基層家庭。經此一「疫」,印證了中西醫協作在對抗世紀疫症中的重要。
從百年前的東北鼠疫,到近年的新冠病毒,抗疫成功,從來都不是單一英雄的獨腳戲,而是政府決策正確及時、市民信任配合支持,以及中西醫相互協作。以西醫精準的檢測手段與中醫個性化的辨證論治相輔相成,聯手降低了死亡率、加速了病患的康復進度,減少了後遺症的產生。
西醫「治已病」的理念,在以往的疫情中打勝了一場又一場漂亮的硬仗。然而,無情的病毒正不斷變異演化。未來,我們或將面臨更多未知的公共衛生挑戰。中醫「治未病」的古老智慧——預防勝於治療,調理體質,保持健康體魄,防疫變得尤為重要。其實中醫的傳統智慧與現代公共衛生理念並不牴觸,隨着時代進步,中醫愈趨現代化和標準化,透過中西醫的深度合作,必定可以為人類築起健康防線。
文:李敏(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
(在中西醫跨界學習與探索40餘載,記述診間的生命故事和日常感悟,思考生命真諦,以墨傳薪)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