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康文署文學獎加禁條 含粗言小說仍摘銀 評審學者:大俗寫大雅 署方無介入評審工作

【明報專訊】本報去年曾報道,康文署轄下公共圖書館疫後復辦中文文學創作獎,在比賽條款中加入參賽作品不得含粗言穢語、色情或不雅及「任何令人厭惡的語言及行為」等內容,違者會被取消資格,一度引起爭議。事隔一年,公共圖書館近日公布賽果,新晉作家孔惠瑜作品〈墨雨〉內容雖有粗言及情慾描寫情節,無礙其獲小說組亞軍。多名評審均稱,康文署無介入評審工作,其中一名評審黃念欣形容該作品是「以大俗寫大雅」;另一評審譚國根說,作品描述主角兩難下的心理矛盾及內心掙扎,「如果看不到這樣的深度,當然會覺得是色情描述」。康文署稱尊重評審結果。
明報記者 林勵
用大量通俗口語 含情慾描寫
中文文學創作獎於1979年首辦,復辦的2024年創作獎去年中截稿,近日公布賽果。5個組別得獎作品主題由親情、移民、基層劏房困境到創傷等都涵蓋。當中,描寫書法班中年男導師與中年女學生關係的〈墨雨〉獲小說組亞軍,作品加入大量通俗口語,也有一幕描述主角看電話時自慰卻遇上詐騙電話、大罵一聲「╳」,以及見到年輕女生幻想「褲襠裡似乎出現一股熱流」等描寫。
小說組評審之一、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黃念欣說,評審中有討論過〈墨雨〉較市井的表達或欲望的描寫,印象中無從參賽守則的角度討論。她認為該作品的創作意圖「以大俗寫大雅」,寫出一個書法班的人事與世俗日常,有其技巧與特色。她指出,公共圖書館的參與僅限個別字數限制、重複投稿等客觀賽則問題,評審方式與過去沒什麼不同。
另一評審、恆生大學人文社科學院院長譚國根稱,〈墨雨〉是一部心理描寫短篇小說,例如記者問及「褲襠裡似乎出現一股熱流」這句,是意象手法表達身體與心理的矛盾。他比喻說,中國著名畫家徐悲鴻以人體寫生教授西洋技法,當時遭攻擊為色情,「其實反映攻擊者的無知」。他指出,評審過程是由評判自己專業判斷作品中是否有粗言穢語及用詞不當,康文署並無介入評審或規範判斷,「(署方)很尊重評判的意見」。
被問及創作獎是否應保留不得粗言穢語及不雅用語條款,譚說不能代康文署回應,但個人作為教育工作者及圖書館使用者,公共地方不應有污言穢語或侮辱性語言,得獎作品不能違反公德;不過他補充,上述說法是表達一般教育原則及對公共讀物要求,他不認為〈墨雨〉有污言穢語。
評審舉例水滸傳 粗俗語言更傳神
曾任評審的作家及藝評人鄭政恆說,看待文學作品的粗言或情慾內容,要看內容能否形成意義,包括題材及情節。他認為,〈墨雨〉的粗口俚語及情慾描寫並不過火,又以《水滸傳》為例,粗俗語言往往令對話更傳神。
康文署回應說,評審是以專業客觀角度評審參賽作品,該署尊重評審結果;又指創作獎作品來稿須知的規定,旨在鼓勵文學創作,推動參賽作品達到優秀文學水平。對於為何去年6月截稿後逾年才公布賽果,署方說整體所需時間與歷屆相若,上月30日舉行頒獎典禮,同步公布得獎結果。
有別往屆,康文署今次同步網上上載所有得獎作品及評語,而非待另行出版文集。得獎作品陸續在全港多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覽,但新詩及小說等組別刊出評語而無直接刊出作品,而是展示連結至作品的二維碼。據康文署數字,今屆收到近1200份參賽作品,與對上兩屆相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