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香港寬頻推「智老友」 科技護長者

【明報專訊】在香港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65歲及以上長者比例預計2036年將升至總人口的32%,長者居家養老的安全是社會關注的核心議題。香港寬頻推出全新品牌「智老友」,聯合家居平安協會打造全港首個融合無線家居平安鐘與毫米波雷達跌倒偵測系統的智慧安老方案,以科技守護長者居家安全。
明報記者 黃汶汶
香港寬頻持股管理人及副總裁許偉文解釋,跌倒是長者居家養老最常見的問題。傳統平安鐘作為長者緊急求救的重要工具,已在市場深耕多年,但 「需手動觸發」 的局限使其難以應對跌倒等突發狀况,「以前老人家出事需要自己按按鈕,但科技可以做得更多,跌倒系統安裝後,若發生意外,系統會幫老人家「按按鈕」,直接通知平安鐘」。許偉文介紹該系統通過高頻毫米波雷達技術捕捉人體姿勢變化,解決長者跌倒後無法行動或意識不清而無法求救的痛點。
藉波雷達技術捕捉姿勢變化
他還指出,系統結合了AI技術,通過高度、時間等參數判斷長者的跌倒動作,能夠降低監測的誤判率。他表示:「整個系統不偵測位置,而是偵測動作。」例如睡覺等水平活動,因其沒有迅速的變化動作,不會有誤判的可能性。
對於長者群體而言,科技產品的接受度往往與 「便利性」和「私隱安全」 掛鈎。香港寬頻與循道衞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服務處合作,將「智老友」贈送予一些基層長者。因「智老友」 在設計上考慮長者習慣,免去佩戴和充電,廣受長者好評。而服務配套上,「智老友」 除了提供設備安裝,還包含使用教學與後續維護。許偉文表示:「很多智能產品的問題在於『買了不會用』,我們要確保老人家能接受、會使用,同時讓子女放心。」
不過,許偉文也坦言,「老人家試用時也會擔心是不是有攝像頭,我們需要反覆解釋這是完全保護私隱的雷達技術,他們才放心。」他表示,這是初期反饋中最突出的用戶顧慮,也成為服務推廣難點,「老人家對新科技接受慢,需要通過NGO前線講解、社區試用項目,讓他們知道雷達無輻射、已通過認證,每月幾十元就能獲得保障這種接地氣的推廣方式,才能讓他們逐漸接受」。
擬推App遙距知父母狀態
許偉文表示,「智老友」的當前重心是跌倒偵測,但長期規劃已延伸至更全面的養老場景。他透露,下一步將推出子女端App,讓家屬可遠程了解父母的活動狀態,未來還將加入煙感偵測、久坐提醒、健康數據追蹤等功能,構建「安全 + 健康」的全周期管理體系。
「最終消費者不只是長者,還有他們的家人。」許偉文指出,許多香港子女因異地或工作繁忙無法時刻陪伴,科技的作用就是成為 「隱形守護者」。讓「智老友」超越了單純的「求救工具」,成為連接家庭關懷與社會支持的紐帶。
而在香港老齡化加深的背景下,這種「小而美」的創新,或許正是構建可持續養老生態的重要一步。
[ESG 環保‧社會‧管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