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WINE:高海拔氣候與地理孕育佳釀 「扎西德勒」藏區葡萄酒 獨特風土

發佈於

【明報專訊】前陣子師弟找我吃飯,說是「藏區藏主」帶來好酒,到銅鑼灣Amis來個pairing,其實不太明白是怎樣一回事,但反正有空就應承了,豈料遇到驚喜,原來這個酒局品飲的是藏區葡萄酒莊扎西ZAXEE的作品,而且創辦人兼釀酒師全世平更親臨席間講解,令我大開眼界。

中國出產的葡萄酒,質素愈來愈好,而雲南香格里拉便是其中一個著名產區;扎西酒莊有不少葡萄園正是在香格里拉,但我不說它來自雲南,而是藏區,因為扎西還有一些葡萄園是在四川鄰近西藏的高地,而這些地區深受藏族文化影響,例如扎西酒莊的名字,就是出自著名的藏族問候語「扎西德勒」。

任何時候也「扎西德勒」

我差不多在20年前曾到西藏旅行,第一句學懂的藏語,就是扎西德勒,是一句任何時候都可以說的問候語,是跟朋友見面時的Hello、敬酒時的Cheers,甚至是道別時的Goodbye。如果將「扎西」拆出來,也可解作美好的祝願、吉祥如意的意思。全世平以此來為酒莊命名,而且在酒標上用上藏文,其實都是強調扎西酒莊深受藏區文化與地理影響。

他在甘肅出生和成長,入讀西北農業大學(現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那裏學到了葡萄酒知識,但他大學畢業後最初是到了廣州銷售葡萄酒,到2015年,大學老師着他幫忙找個釀酒師到四川甘孜工作,他幾番輾轉也找不到,於是自己做起釀酒師來,之後才有創立扎西的故事。

獨特風土 超出新舊世界分類

邊聽着他的介紹,我也邊喝酒邊品嘗Amis的法式料理,老實說,假如是蒙瓶品飲,我無論如何都不會猜得中是出於哪個國家、哪個產區,既有舊世界的感覺,卻有點新世界的風味,有些酒款更超出了新舊世界的分類,十分有趣。

大抵這跟扎西產區的氣候地理等原因有關,根據全世平的說法則是「高原淨土、自然能量」。這片產區,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大氣層較薄,紫外光強,而且日夜溫差較大,但無霜期卻長,因此葡萄園日照充足,強烈紫外光亦令葡萄的皮較厚。土壤方面,沙石比例較高,泥土比例較少,礦物質較多,有機物較少,而重點是沒有污染。至於用水,由於降雨量低,因此要用上雪山融雪水灌溉;這些自然環境條件,孕育出扎西葡萄酒獨特的風土(Terroir)。

人手種植、挑選葡萄 低海拔品嘗更美味

他還提到扎西釀造風格的一大特點,就是「人心淨美」,我覺得很有意思。由於那裏是傳統的茶馬古道,有很悠久的歷史,亦有藏、羌、彝、納西、傈僳、回、漢等多個民族共同生活,而大家在這片原始自然地貌,都很努力保護自己的家園與生態,因此他們不會破壞土壤與水源,例如果農不會過度施肥或使用農藥,只用牛糞作肥料;又如種植工作無論是除草、抹芽、修剪、採摘,都是全人手,沒有任何機器輔助。甚至最後拿去釀酒的葡萄,都是逐粒挑選,如有表皮破損、還未熟透的,都一一剔除;平均而言,精挑細選大約1200顆葡萄,才釀造出一支酒。

喝到好酒,還要靠緣分。話說Amis的F&B經理兼侍酒師Andrew Lam到了西藏公幹,晚飯時無意中嘗到了扎西的葡萄酒,十分欣賞,然後說了一句「如果這款葡萄酒,可以帶到香港去做pairing就好了」,豈料這句話輾轉傳給了全世平,他找到Andrew,又恰巧他在七一回歸附近要到香港公幹,於是就帶了一些酒來香港,而我正好碰上了這場有緣的酒敘。

Andrew介紹扎西之餘,還分享了一則趣事,原來高海拔對嗅覺與味覺都有影響,他在西藏跟同事分享葡萄酒時,很多同事都嗅不出嘗不到他說的風味,他自己也覺得酒的風味確實薄弱了一些,然後回到低海拔的香港,同一款葡萄酒卻濃厚得多;他還說,在西藏喝扎西已很不錯,但在香港喝卻更美味。

淡淡礦物感成獨特標記

說遠了,還是談談扎西的酒。第一款品飲的是「扎西 素顏白 2750海拔 霞多麗 乾白 2024」,霞多麗即是chardonnay,扎西這一款比平時的chardonnay多了一份礦物感,已令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第二款同樣是白酒,「扎西 經幡白 2022」(我不每支都寫全寫了)同樣是chardonnay,但風格明顯不同,如果蒙瓶品飲的話,我直覺地會說這是burgundy,原來這款酒先在橡木桶發酵,再於burgundy酒桶陳釀6個月。酒標也有心思,像葡萄的圖案其實是藏文,「(見圖文)」是酒的意思。這款「經幡白」配搭輕煎帶子和辣肉腸,甜酸鹹鮮辣,不同層次相得益彰。

接着的「扎西霞多麗橘酒」非常特別,橘酒就是我們說的「橙酒」(orange wine),不是用橙去釀製,而是出於酒體呈橙色或琥珀色而得名。橙酒跟一般白酒的分別在於會「浸皮」,葡萄連皮浸數天至數月不等,扎西這一款則是先在陶罐帶皮發酵15天,再帶酒泥於陶罐陳釀18個月,因此風味特別濃厚,佐以法國羊肚菌釀蝦滑,非常精彩。不過橙酒風格較強烈,酒體較粗獷,偶爾傳來或許是來自果皮的苦澀味,並非每個人都喜歡。

之後也嘗了紅酒,扎西西拉珍藏、小扎西和大扎西;西拉就是shiraz,這一款在舊橡木桶陳年12個月,再瓶儲6個月才推出市場,酒體柔中有剛,跟澳洲那些雄渾shiraz有所不同。小扎西和大扎西都是赤霞珠,即是cabernet sauvignon,兩款的相異處是小扎西在陶缸陳釀半年以上,而大扎西則先經長時間浸皮發酵,再經12個月橡木桶陳釀和6個月瓶儲;這兩款紅酒我覺得完全可以登上國際舞台,淡淡的礦物感是其獨特標記。

如果說扎西的「缺點」,可能就是因為產量稀少,導致售價不便宜,但因為現階段仍然在找香港代理,所以沒有正式售價,現只能以建議零售價來參考,小扎西是328元人民幣,大扎西需698元人民幣,至於限量每年800支的「扎西 釀酒師手記 2020 限定簽名款」,一支售2980元人民幣。以中國葡萄酒來說,就算明知質素不俗,要購買也確實需越過心理關口,只能說,如果明白扎西每一支葡萄酒得來不易,就會了解有些東西無法純粹以金錢衡量吧。●

胡蘇:曾經營威士忌酒吧的酒鬼、國際唎酒師,愛喝酒,也愛說酒的故事。

文:胡蘇

編輯:陳淑安

美術:朱勁培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lifeandstyle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