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鄧鍵一:社媒平台選擇與政治取向

發佈於

【明報文章】過去一段很長時間,關於社交媒介與政治取向的討論,很大部分圍繞人們在社交媒介接觸到怎樣的內容,例如演算法怎樣令大家接觸到立場相近的內容、平台上朋友網絡對接觸內容的影響、另類政治觀點在平台上的流通等等。相對來說,政治取向與人們選擇什麼平台的關係,是較少人討論的問題。畢竟,平台只是一個承載和傳遞內容的框架。概念上,平台本身與人們的政治取向,應該關係不大。

藉選擇平台表達政治態度

然而在某些政治環境下,平台有可能成為人們表達政治態度的環節。例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因為被指煽動2021年國會山莊騷亂,其帳號一度被facebook和Twitter(現稱X)禁止使用。其後他設立了Truth Social。雖然在技術層面,平台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就Truth Social成立的背景及作為由特朗普設立的平台,它自然被視為「侵粉」陣地。在這意義上,平台之選擇,會成為實踐政治取向的其中一個環節。

放在香港社會,回顧過去的大型示威,都有一些平台於當時特別受運動支持者歡迎,例如Signal、Telegram。相反,也有人因為政治取向,抗拒使用WeChat、TikTok等有內地背景的平台。惟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一些已經十分普及的平台(例如WeChat),無論人們喜歡與否,出於工作等各種需要,其實是難以避免使用。

為了印證上述觀察,本文應用問卷調查數據(註1),了解香港市民選擇社交媒介平台與政治取向的關係。

不過,由於問卷長度所限,調查只容許我們列出5個社交媒介平台,分別是facebook、Instagram、WeChat、TikTok(註2)、Signal。

概念上,facebook和Instagram屬於全世界普及的主流平台。WeChat、TikTok、Signal則是我們日常生活所知,有可能與政治取向相關的平台;當中,前兩者被視為與內地有關的平台,Signal則被視為社運支持者喜歡用的平台。

最多市民用facebook和WeChat

附圖是5個平台的使用狀况。facebook、WeChat都是最多市民使用的平台,分別有76.8%和74%;Instagram有68.1%;TikTok、Signal則分別有47.6%和34.7%。

細看這5個平台相互使用的狀况,18.3%受訪者並非這5個平台的用戶。當然,這只表示他們沒有使用問卷列出的5個平台,他們還有可能是其他社交媒介的用戶。5.4%人只使用一個平台。而使用當中4個平台,及全部5個都有使用的,分別有22.8%、27.6%。換言之,香港市民跨平台使用的情况,也是普遍的。

值得留意的是,在只使用一個平台的受訪者當中,約一半(55.9%)是使用WeChat;37.3%使用facebook(表1)。在有使用其中兩個平台的受訪者當中,包括facebook的百分比上升至86.5%;包括Instagram的,則由5%上升至43.8%。

換言之,如果受訪者只使用兩個社交媒介平台,在我們列出的5個平台當中,很大機會是「facebook+Instagram」或「facebook+WeChat」的組合。相對來說,Signal是比較冷門的平台,要到了同時使用4個平台的受訪者,才有24%人包括了Signal。

建制派與民主派市民 平台取向各異

至於上文所講,政治取向與平台選擇的關係,我們以邏輯迴歸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觀察政治取向及各種人口特徵,與平台選擇的關係。

從表2所見,女性較傾向使用Instagram。而較年輕、家庭收入較高的受訪者,表列的5個平台都較傾向使用,畢竟他們是整體上較多使用社交媒介的群體。另外,在港出生的受訪者較多使用facebook和Instagram,這大概因為他們從小就以這兩個平台建立網絡。

政治取向方面,表示自己是建制派的受訪者,較傾向使用facebook、WeChat、TikTok。至於表示自己是泛民主派或本土派(這裏合併為民主派)的受訪者,則較傾向使用Instagram、Signal。

這裏,WeChat、TikTok、Signal展示的結果,印證了日常生活所理解它們與用戶政治取向的關係。至於建制派市民較多用facebook、民主派市民較多用Instagram,是稍為意料之外的結果。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一些親政府的網媒及意見領袖,已經在facebook經營多年,卻較少在Instagram同時開設帳號。相對來說,對政府施政比較批判的網媒及意見領袖,較多在facebook、Instagram同時經營,甚至只開設Instagram帳戶。這個差異,令建制派的市民較傾向留在facebook接觸符合他們政見的信息;而自認為民主派的市民,則會到Instagram看比較尖銳的意見。

註1:本文分析的數據,來自第六波「亞洲民主動態調查」香港地區的部分。調查於2024年7至9月進行,樣本人數1205。

註2:問卷中的用字是「TikTok(抖音)」,因此本文的TikTok也包括抖音,儘管兩者是稍為不同的平台。

作者是香港恒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鄧鍵一]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