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陳帆川:AI答案引擎優化熱潮是否泡沫?

【明報文章】近來聽得最多的數碼營銷新技能,就是「答案引擎優化」(answer engine optimization,簡稱AEO),令網絡文章和網站更容易得到生成式AI(人工智能)平台推廌。這股熱潮是文章導流的新出路,還是一場泡沫?
過去20多年,搜尋引擎優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簡稱SEO)是最重要的數碼營銷技能。筆者見證着新聞界老前輩由對此嗤之以鼻,到每次開會都說要做好SEO。SEO做得好、文章更常得到Google推薦,流量便水漲船高,代價是標題和內文要加入大量關鍵字、行文要淺白易懂。因此近10年,尤其在英語世界,所有網絡文章都似是寫給中學生看。
新聞編輯室的「優化大師」
隨着智能手機普及,「應用程式商店優化」(App store optimization)又大行其道,提升手機程式在商店的搜尋排名。如果用戶搜尋「新聞」後所出現的第一個應用程式便是你的新聞程式,下載量自然高。再後來,當然少不得「社交媒體優化」(social media optimization),令帖文和影片更容易得到社交媒體推薦。
於是,新聞編輯室開始出現一群「優化大師」,將文章和影片「優化」到各式各樣平台,是傳統新聞機構數碼轉型的重要一步。筆者曾花很長時間研究林林總總的優化,後來覺得做優化就像專攻考試的補習名師,不斷鑽研一個由第三方定出來的制度,再以最聰明的方法玩贏這場遊戲。
但做優化跟「操考試」的最大分別,是公開考試模式幾乎一成不變,可以一本通書睇到老,惟科技平台日新月異,什麼新平台都似乎能夠優化。還記得疫情期間風靡全球的聊天平台Clubhouse嗎?當時就有不少文章說搞Clubhouse平台優化是新趨勢,甚至有人說「Clubhouse主持人」將成為炙手可熱的數碼工種。現在回看,當然得啖笑。
生成式AI的本質和發展方向,就是源源不絕地生成高質素的文字,最終將無可避免地取代大量以文字為本的工作。對電商來說,獲得AI推薦,便能夠賣更多貨。AI無法取代一件電子產品或一件衣服,不過對於本業就是賣文字的媒體公司來說,AI能夠為它們帶來多少流量,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帆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