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奧斯陸】「僅僅合法內容」的遺毒

【明報專訊】言論自由在收窄,政府加強對市民的監控,基本上是全球的大趨勢,這情况在英國就更明顯不過。近年英國在街道裝上大量具人臉辨識功能的閉路電視,去年有約500萬個人臉被掃描,比前年增加一倍。而為了回應環保組織像癱瘓交通等較激進的示威,新法例如2023年的《公共秩序法》(Public Order Act),便進一步收緊遊行示威的權利。
今時今日我們都似是活在《1984》之中,big brother無時無刻監測我們。誠然,「安定社會」與「監控國家」(surveillance state)只有一線之差,亦不是非黑即白。像兒童在網絡接收成人內容這問題便是十分棘手,無疑是需要政府插手的地方。
英國最近正式生效的《網絡安全法》(Online Safety Act)便是為了保護兒童安全:現在瀏覽任何可能有成人內容的網站,你都要認證你的年齡。法例生效後,英國的VPN使用率突然激增,不少人分享可以略過這程序的方法,因此惹來不少人批評這程序多此一舉,漏洞太多,達不到真正效用。
法例或者可以解決18禁的成人內容,但事實是,更多的網上內容是在灰色地帶,都在踩界,它們就更難被過濾,往往能夠直接,甚至是刻意針對未成年用戶。這種內容現在被形容為「僅僅合法」(barely legal),英國電視台Channel 4早前播映的紀錄片1000 Men and Me: The Bonnie Blue Story便令政府與大眾關注這類內容,引起大量討論。
紀錄片是有關26歲的網絡色情女星Bonnie Blue。因為朝九晚五的正職太悶,她開始在成人平台打滾,收入不錯,於是決定放棄辦公室正職,正式成為網絡色情女星。要突圍,她知道她需要走偏門,所以她不與其他專業色情演員合作,只與非從事色情影片工作的陌生人拍片。她走到澳洲,在大學校園邀請剛成年的大學生與她發生性行為,一切免費,唯一條件是他們要同意被攝影。此舉令她一炮而紅,迫使澳洲政府取消她的旅遊簽證,不准她再入境。
專選剛成年的男生不是她唯一受爭議的地方,她在社交網絡的言論及內容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深明marketing的她明白rage bait(憤怒誘餌)內容最能吸引眼球。愈激的言論,愈多人會注意她,她就賺更多錢。所以她積極在社交網絡回應批評她的人,刻意挑釁引起公憤。她說男人在牀上對她做什麼都得,強調自己是把「自己的身體貢獻給男生」;若然已婚男性出軌或與她性交,問題不是在男人身上,而是女人不能滿足男士的性需要。
紀錄片的核心問題是:她究竟是在矮化女性、將女生貶為只是滿足男士性需要的性工具、在宣揚有害的男子氣概?還是她真如她口中女性主義成功的典範:她自主自己的身體,她利用她的女性魅力來賺大錢?或者,這確實不是非黑即白,她可以是兩者皆是。結論不是最重要,我最擔心的是這世代的年輕人。Bonnie其中一句話最警世:「現在社交網絡像Instagram已充滿性工作者的宣傳內容,遲早,這些平台都會是色情平台。」
文:陳Damon(長居奧斯陸,心卻在四海。借消費世界各國文化,提醒自己活在當下)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紐約】Hilma af Klint:自然的靈性 (2025-08-15)
【香港】在真實與虛構之間,我們歌唱 (2025-08-15)
【東京】對不起我的抱歉 (2025-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