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Emil Avdaliani:南高加索現權力真空 中國把握機遇拓聯通

【明報文章】在南高加索地區的地緣政治真空(geopolitical vacuum),為其他主要強權打開了大門,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
中國對南高加索的接觸,已進入一個新時期,其特徵是願意投資、擴大貿易,及提升政治聯繫。這些迅速發展的交往,是由幾個原因所驅動;其中,歐亞大陸貿易路線之轉變,扮演了關鍵角色。在烏克蘭和中東發生戰爭之下,穿越南高加索的中間走廊(Middle Corridor;見圖)愈來愈被視為一個值得投資的長期計劃。中國最近的外交政策舉措,突顯了該國對南高加索的看法轉變。
俄國侵烏後 中國尋找替代商業路線
自10多年前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一直向西推進,進入中亞、伊朗和俄羅斯,以建立更有效率、更短的商業路線通往歐盟市場。在中國對於重塑歐亞大陸連通性(connectivity)的原本願景裏,南高加索明顯缺席。例如,穿越俄羅斯的路線令人感安心,這是鑑於已經存在蘇聯時代的基礎設施,以及事實上該路線主要穿過俄國腹地。
事情於2022年發生了變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隨後的西方制裁,導致中國開始尋找替代的商業路線。中間走廊從黑海通往中亞和中國西部,舒適地坐落於歐亞大陸北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與中東的不穩定之間。夾在兩者之間的南高加索,提供了一條替代路線,也是中國與歐盟之間純粹地理意義上的最短路線。
此外,南高加索還受益於現存的基建設施,例如「巴庫-第比利斯-卡爾斯鐵路」(Baku-Tbilisi-Kars railway),及黑海和裏海的道路網絡與港口。不過,要利用這一優勢,需要烏克蘭戰爭所帶來的重大地緣政治轉變,而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迅速抓住了這一機遇,擴大它們跟中亞國家和中國的雙邊合作。
中國擴展其於南高加索的存在(presence),亦對該國有利,使它可以向黑海地區投射(project)影響力。後者一直是俄羅斯與西方的主要地緣政治戰場,中國自然想在該區域扮演更積極角色——此地區對全球糧食供應鏈、能源運輸及整體安全,都至關重要。
中國亦把南高加索視為中亞的延伸。若沒有其中一個,都無法促進北京向西進的戰略利益。因此,無怪乎一個區域的基建發展,會跟另一地區的發展緊密關聯了。
事實上,「中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鐵路」與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港口基礎設施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中國注視着黑海阿納克利亞(Anaklia)深水港的建設,並不令人驚訝。再者,北京對於打造一條「無縫走廊」的願景,也顯見於其在2023年7月和2024年,分別跟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簽署戰略伙伴關係協議,從而推進與兩國的聯繫。2025年4月,巴庫(編者按:阿塞拜疆首都)與北京將雙方連繫升級到全面伙伴關係層次。
中國重視連通阿塞拜疆格魯吉亞
中國對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的方式,也是交易性質的(transactional)。北京在國與國關係中,不奉行意識形態路線;相反,它對於南高加索國家實行什麼治理模式顯得漠不關心。互相尊重領土完整及追求經濟利益,是中國對該區域之政策的全部驅動力。這解釋了為什麼跟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簽署的所有戰略伙伴關係文件裏,中間走廊的發展佔了顯著地位。而事實上,北京與亞美尼亞沒有類似協議,這進一步突顯了現時中國對於經由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之連通性的重視。
迄今為止,亞美尼亞在中國運輸項目裏的地位不高。其中一種可能,是「中國-中亞-伊朗-亞美尼亞-格魯吉亞」路線,但由於伊朗的不穩定、憂慮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潛在的緊張局勢升級,及缺乏足夠基礎設施,這條走廊似乎不大現實。然而,鑑於埃里溫(編者按:亞美尼亞首都)剛申請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及該國外長早前訪問中國討論雙邊合作,情况也可能改變。
北京亦對綠色能源發展感到興趣,並為其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產業去開拓未知領域——阿塞拜疆是一個好例子。於2024年,中國向阿塞拜疆出口了15,471輛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總值3.96億美元),跟前一年比較增加了4636輛。格魯吉亞是一個小得多的市場,但中國認為格魯吉亞之黑海港口——波季(Poti)和阿納克利亞——未來將是進一步向西方出口汽車的好途徑。此外,就中國可能於庫塔伊西(Kutaisi;編者按:格魯吉亞第二大城市)投資興建汽車生產設施,已有一些商談,但目前尚沒有任何具體行動。
尋求從新疆到歐洲的暢通走廊
中國在南高加索看到機遇,而其主要原因是該地區出現了權力真空(power vacuum):歐盟和美國大多專注於它們的內部問題,以至是烏克蘭戰爭和中東衝突。再者,南高加索對布魯塞爾或華府來說,從來都不是有主要重要性的地區,這讓中國得以進駐並填補空隙。
另外,區域國家也有它們自己的能動性(agency)。看到歐盟和美國對南高加索之態度的不確定性,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正在使其外交政策組合變得多樣化——跟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和土耳其的貿易關係,正迅速發展。即使是伊朗,阿塞拜疆也剛實現了關係正常化,雙方在基建項目、貿易和投資方面合作。而鑑於中國的巨大經濟潛力,它的吸引力要大得多,這解釋了為何第比利斯(編者按:格魯吉亞首都)和巴庫都擁抱這個機會。
北京的計算顯而易見——鑑於與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簽訂了大批文件,加上在中亞佈局的大型基建項目,中國尋求一條由新疆經中亞去到南高加索和黑海的暢通無阻走廊。從北京角度來看,南高加索如今已變成一個準備在歐亞大陸互聯互通裏扮演重要角色的地區。
(作者聯繫:社交媒體X帳戶「@emilavdaliani」)
(編者按:文章原文為英文,由本報翻譯成中文,原文可參閱「明報新聞網」觀點頁面;標題為本報編輯所擬,原題為「China grasps at opportunity in the South Caucasus」)
作者是格魯吉亞歐洲大學國際關係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Emil Avdaliani]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Emil Avdaliani:China grasps at opportunity in the South Caucasus (2025-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