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灣區臨牀試驗所研數據過河細節 張文勇:大原則保障私隱國安 探討病人北上南下參與研究

【明報專訊】協調以大灣區8600萬人口進行跨境臨牀試驗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牀試驗所」去年底開幕,至今已協助啟動5項臨牀試驗,包括肝病和癌症研究等。試驗所將來會遷至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惟兩地計劃於園區內進行跨境數據互通尚未成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牀試驗所行政總裁張文勇透露,兩地正積極研究細節,大原則是保障數據私隱和國家安全,試驗所亦會作兩手準備,即使數據未互通,兩地可共同做臨牀研究,亦可探討安排病人北上或南下參與臨牀研究項目。
明報記者 陳展棋
政府去年11月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牀試驗所」,稱與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牀試驗中心」合作,協同大灣區8600萬人口發展臨牀試驗。試驗所上月公布簽署首份備忘錄,展開一項愛滋病疫苗跨境第二期臨牀試驗,而連同這項研究,試驗所已協助啟動5項臨牀試驗,包括肝病先進療法、肝癌及肺癌等,另有7個項目計劃中。
已啟動5項試驗 涵肝病癌症研究
張文勇接受訪問時表示,「多中心研究」較單一地區的臨牀研究更具代表性,試驗所希望協同粵港澳三地跨境做研究,試驗所會為藥廠、研究者等提供免費諮詢。他表示,現時由港大團隊開展愛滋病疫苗跨境研究尚未開始,但強調並非延誤,團隊正盡快物色可行參與者等程序。除愛滋病外,腫瘤亦是試驗所希望協調的項目。
吸引海外藥廠來港 稱反應正面
張文勇指出,兩地倫理及藥物審批程序均根據國際標準制訂,「中國並非行另一條路」,相信能克服跨境做研究的困難,但他承認,本港的普通法與內地法律存在根本性不同,致兩地臨牀研究開展速度可能有異,他說一直與內地臨牀試驗中心緊密溝通,「於一國兩制的大前提下,盡量互相協調」。被問到在吸引海外藥廠來港有何具體成效,他形容海外藥廠反應正面。
試驗所目前暫設於中央援港應急醫院,將來會遷至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內的濕實驗室大樓。不過開幕10個月,如何於園區內進行跨境數據互通未有詳情公布,張文勇稱需交由政府交代,但稱大原則是保障私隱及國家安全,相信只剩餘細節問題解決。不過,他指未有數據互通無礙兩地共同開展研究,會作兩手準備,可探討安排病人北上或南下參與項目。
試驗所預計未來一年,會與本港兩所醫學院開展逾70項涵蓋創新療法等的臨牀試驗。張文勇表示,除大學外,亦會與醫管局和私家醫院合作,將來有可能協調藥廠,於醫管局基層醫療診所進行慢性疾病研究項目。港大內科學系講座教授袁孟峰則表示,曾有國際藥廠誤解本港的臨牀研究審批程序,希望官方平台可起協調及配對角色,他會鼓勵本港知名度較低的年輕學者參與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