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從前只與鋼琴為伴 藉新嘗試「解結」 登台演戲 視障人生有選擇

【明報專訊】三十而立,三十亦帶來困惑。視障藝術家李昇憶述30歲前兩年不時感迷失,當時他以演奏及教琴為生,自覺因視力狀况難以從事其他工作,人生彷彿除了鋼琴,再無其他選擇,經朋友開導才從「牛角尖」走出來,開始嘗試不同藝術形式,近年參與戲劇演出,本周末將在尖沙嘴文化中心上演的《難聽音樂會》飾演要角。從鋼琴家到舞台劇演員,李昇說演戲令他更認識及接納自己,「是幫我梳理自己,或者是在過程中嘗試解開一些結」。
明報記者 江麗盈
工作受限鑽牛角尖 獲朋友開導
37歲的李昇自小近視逾千度,15歲確診先天視網膜色素病變,目前視力不足一成,視野收窄,只見到光影,隱約分辨到顏色。他自9歲學鋼琴,一學入迷,專注古典音樂,開過演奏會,教過不少學生,音樂猶如其「靈魂伴侶」。
縱有靈魂伴侶,人生總有困惑時。30歲前那兩年,李昇不時感迷失,礙於視力狀况,自覺工作選擇受限,很多視障者從事的客戶服務、按摩工作又非心中所想。他漸漸覺得除鋼琴之外,別無其他選擇,「到最後鑽牛角尖」。
從「牛角尖」走出來,全因朋友提醒他人生總有不同出路,「有時候就是這樣,有些結突然因為有人說一句話就沒事了,很神奇」。回顧近年新嘗試,他笑言全憑「境隨心轉」。
李昇說昔日視力較好時喜歡看書、看故事,但始終覺得演戲與他「有距離」,直至同為視障藝術家的哥哥李軒2013年參演音樂劇《音階起跌》,令他覺得視障者也能演戲。學戲則始於2021年香港展能藝術會「邁藝」計劃,由編作劇場開始認識戲劇,逐漸參與演出。
演奏演戲大不同 「困難但好玩」
香港展能藝術會主辦的戲劇《難聽音樂會》本周末在尖沙嘴文化中心劇場上演,故事講述日落旅館面臨倒閉,嘗試藉招牌演出扭轉頹勢,李昇飾演旅館老闆。
演戲跟演奏有共通,亦有不同,李昇說劇場多變,對白、台位會變,演員互動也視乎講對白時的語氣、節奏及情感,有別於演奏在練習時可選定演奏方式。雖然不習慣,但他說「困難但幾好玩」。
西九借場排練 大小相若熟習走位
以往參與戲劇演出,他遇過朋友出於好意盡量減少他在台上走動,但他傾向先嘗試,做不到才修改。今次演出獲西九文化區借出自由空間「細盒」排練,場內劃出與真正演出場地大小相若的舞台,有助熟習走位。
李昇最初學演戲出於興趣,慢慢發現要演得好和投入,無可避免要認識及了解自己,「其實是幫我梳理我自己,或者是在過程中嘗試解開一些結」。
近年他視力持續轉差,不時要重新適應,接納自身變化不容易,再接納他人幫忙更難,他解釋或是不想被視為弱者,也可能怕打搞別人,然而這些「結」或多或少在戲劇世界逐漸解開,當排練時需要協助,他較願意提出,「因為焦點不是放在自己,而是放在演出」。
從鋼琴家到舞台劇演員,他說演戲的意義在於讓他有多一個途徑認識及接納自己,「無論是音樂、做戲、人生閱歷,三件事對我來說是互相關連、互相推動」。李昇未來有意學獨腳戲、棟篤笑,但不論藝術形式為何,他最重視始終是藉着演出與人連結,讓觀眾有所感受、找到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