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開箱】《世界大戰》重啟失敗 Ice Cube難超越湯告魯斯

【明報專訊】兩屆金像導演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執導,湯告魯斯(Tom Cruise)2005年主演科幻片《強戰世界》叫好叫座,全球票房累收6億美元(約46.8億港元);事隔廿年後,同樣改編英國作家H.G. Wells小說的最新版本《世界大戰》(War of the Worlds),7月30日在影視串流平台Prime Video上架,爛番茄影評網站罕有交出0%「白卷」,其後修正為3%亦低分得驚人,劇本破綻處處正是「死因」之一,但亦不乏與時並進的優點。
《世界大戰》美國導演Rich Lee曾為王嘉爾、Billie Eilish及Eminem等歌手拍MV,亦是《未來報告》與《魔盜王》電影系列的視覺特效員,新片拍攝手法跟趙約翰(John Cho)主演《人肉搜尋》大同小異,都是透過電腦、手機或閉路電視畫面交代劇情,主角包括饒舌歌手Ice Cube、《靚太唔易做》伊娃朗歌妮亞(Eva Longoria)及《神盾局特工》奇勒格雷(Clark Gregg)只需在室內廠景或綠幕前演戲,配合後期加工,營造外星人侵略地球的災難場面,認真慳水慳力,令人質疑此片製作費6500萬美元(約5億港元)花在哪裏。
批判美國政府監控
新片從Ice Cube飾演美國國土安全部網絡監控員William的視角出發,首先交代他喪妻後跟一對子女關係變得緊張又疏離,任職科學家的女兒Faith未婚懷孕,宅男兒子David只顧打機,都令老父難以釋懷。另一方面,伊娃朗歌妮亞扮演NASA科學家發現天空有異樣,原來外星人以數以千計隕石作掩飾,首先撞擊人造衛星,阻止各國政府蒐集情報,然後墜落地球,繼而「破殼而出」,操控巨型機械人集中火力摧毀地面的軍事、水電及能源設施,此舉只為轉移視線,真正目標是「吸食」政府資訊中心的數據,直至伺服器內所有資料消失為止。
相比《強戰世界》外星人無故侵略地球,新片「食數據」設定更有創意,產生後果也更嚴重,各國軍事力量因數據消失而癱瘓,無力反擊;民航客機與控制塔失聯,導致墜機事件接連發生;全球交通陷於停頓;金融機構「清倉」,民眾即時破產,等同世界末日降臨。這個黑色寓言,比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創作《我所看見的未來》還要震撼百倍。
透過資訊對現代人的重要性,《世界大戰》藉以批判美國政府以保護民眾為借口,不斷加大監視範圍和力度,戲中David一再告知父親有關政府秘密監控國民的「歌利亞」計劃,自以為是的William卻以網絡陰謀論為由拒絕相信,最終發現網上爆料的黑客「破壞者」正是David,看罷兒子蒐集證據才如夢初醒,決定「棄明投暗」,加入黑客行列,掉轉槍頭對付美國國家安全局,結局大快人心。
坐辦公室以靜制動
《強戰世界》最大賣點是湯告魯斯帶着一對小兒女躲避外星人襲擊,逃亡過程緊張刺激,然而結局講述外星人吸入地球空氣後,因未能適應病毒及細菌等微生物而紛紛倒地,感覺兒戲;《世界大戰》改為William父子透過電腦病毒癱瘓外星人,相對合情合理,新片亦上不少篇幅交代主角一家三口關係,其中一幕提到外星人「吞噬」所有資訊和數據後,William的社交媒體帖文和照片化為烏有,他爭取時間重聽亡妻的留言短訊,最後都是蕩然無存。Ice Cube全片坐在辦公室遙控子女及拍檔行事,欠缺動作場面,難跟湯告魯斯相提並論,但前者眼神流露的失落和悲痛,堪稱個人從影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