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感創航道:如何激起孩子自發學習?

【明報專訊】因為帶女兒環台踏單車,事迹翻拍成由郭富城主演微電影的Marco sir,教育大同與他的緣分始於2014年,訪問他的「天使家庭中心計劃」並拍成《教育是什麼》的教育大同宣傳短片。多年來,他帶着孩子、年輕人、家長到各地流浪和學習,啟迪了不少生命。最近讀到Marco sir與兒子登富士山的故事,問准了借來分享:一個爸爸帶兒子去旅行的決定,如何激起孩子自發學習的熱情?
在父親身上學做男人
讀小六的小溢,從小就期待跟Marco攀山。有次爸爸說要與他一起爬富士山,他興奮不已。由於Marco在假期多要帶別人外遊學習,故富士山行要安排在平日,孩子要先向學校請假。媽媽最初懷疑「與父親外遊學習」是否請假理由,Marco說:「這是小溢在我這父親身上學做男人father and son最重要的學習,也是我和小溢六年級畢業重要時刻的禮物,再真實不過了,怎會不可以?」
由於Marco經常身在外地,登山前1個月,他問孩子能否自己先做好準備,小溢點頭回應。這個源自內在動機的點頭真是不得了:小溢每天自動勤快地出門跑步,從一次跑操場3圈,增加到4圈。Marco笑說一個月以來,七成時間是小溢自動練跑,三成「偷懶」時間則要由父親提點。小溢還很緊張器材,不斷追問爸爸要裝備物資表及登山的參考資料,他只用了個多星期就整理收拾好行裝。再下來,開始按自己的儲蓄東算西算,估算到日本要花的金錢。大家如有興趣,可到Marco面書(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ErA3gz7i9/)繼續追蹤這次旅程。
以同感心支持孩子成長
分享Marco故事,不在於這個親子活動如何獨特,而在於Marco以同感心支持孩子成長,激發起孩子內在學習動機,是一個有他家庭特色的善養故事。
很多家長常說孩子沒有學習興趣,每天只想打機。我相信當讀到這類故事時,家長們或許會羨慕,或會覺得因為Marco有能力,又是經驗豐富的社工才做得到。誠然,社工有較多引導別人的訓練及經驗,但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父親沒有事先籌備好所有行程,頭號目的並非吃好住好。孩子不受被動安排,而是整個體驗的設計者、參與者及執行者之一。當中父母親的協作、對孩子的信任與支持,我們每個父母都可以多嘗試。
個性及能力的建立,源自經驗累積。那些塑造人的經歷、帶來感受的身心記憶,遠比多輯「到此一遊」照片珍貴。Marco sir用自己最擅長及熱愛的方式去成就孩子,我們不一定能仿效,但同感心的培養卻可以學習。教育大同製作了12個單元、108條片的善養同感心課程,讓我們每個對孩子有影響力的人,都能按自己的需要及時間學習,以最大的同感心,配合自己家庭的方式,支持孩子成長。
更多有關教育大同與善養計劃:www.ediversity.org
更多有關Marco sir及天使家庭中心:www.tafc.org.hk
文:張惠侶(教育大同聯合創辦人)
(由教育大同和伙伴學校教育工作者輪流執筆,分享learning by doing理念及最新動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致力蒐羅教育新思維,開拓教育選擇,助大家一起反思,共譜教育的大同世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67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親子筆陣.民房四寶:被人看扁的孩子 (2025-08-19)
媽媽維特:我的良師頌 (2025-08-19)
幸福拼圖:別讓父母恩怨傷害子女 (2025-08-19)
超人DadDad:孩子愛學習9大秘訣 (2025-08-19)
童繪遊樂場:繪畫帶來的知識 (2025-08-19)
家長考牌學堂:AI時代下如何保護小朋友? (2025-08-19)
教大GPS:低年級教學如何活用AI (2025-08-19)
簡易廚房:辛奇+瓜果 胃口大開 (2025-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