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歐陽五:為何中國樂見「特普會」

【明報文章】對於在阿拉斯加舉行的「特普會」(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中國外交部的回應是「樂見」俄美雙方保持接觸,改善彼此關係。筆者以為,這並非簡單的外交辭令。
劍拔弩張的美俄關係,對中國弊大於利。儘管俄羅斯國力衰退嚴重,但從軍事尤其是核威懾能力上看,俄羅斯仍是唯一能夠與美國匹敵的大國。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布的《2025年年鑑》,美俄兩國幾乎掌握了全球近九成核武,其中美國有5177枚核彈頭,俄羅斯有5459枚,且高度戰備狀態的核武也幾乎全由美俄持有。這兩個超級核大國之間如若真的擦槍走火,對全球都將是滅頂之災。
雙方會晤 暫緩對峙升級
在阿拉斯加「特普會」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之間的口水戰持續升級,有關核武的話題不斷被拋出,甚至被輿論認為是古巴導彈危機以來「最明確的核威脅」。
儘管這次「特普會」並未宣布任何協議成果,但兩國領導人的會晤,至少暫時緩和了雙方持續升級的對峙,對致力謀求和平外部環境的中國並不是壞事。
除了核威脅,美俄之間即便是代理人戰爭,也對中國造成不小麻煩。延宕3年多的俄烏衝突不僅影響「一帶一路」,歐洲也以此為理由不斷指摘、制裁中國,成為中歐改善關係的一大障礙,亦影響中歐合作抵制特朗普的關稅訛詐。
何况,美國近日以購買俄羅斯石油為名對印度加徵所謂「二級關稅」,何嘗不是在對中國指桑罵槐?烏克蘭危機若能夠盡早和平解決,中國樂見其成。
特朗普今年入主白宮後,華盛頓逐漸開始流行一種「反向尼克遜」策略的說法,即復興尼克遜當年總統任內的美蘇中三角關係但反向操作,簡單講就是「聯俄制華」。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就曾公開討論弱化中俄關係。然而這種策略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
「聯俄制華」 困難重重
首先,美俄關係難轉圜。複雜問題沒有簡單的解決辦法。美俄關係盤根錯節,從歷史糾葛到現實考量,包括如何解決烏克蘭問題,雙方都存在重大立場和利益差異。
當初尼克遜訪華能夠實現中美關係破冰,是因為中美之間並無根本利益衝突。當下的美俄關係,顯然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即便俄羅斯希望盡早解除美歐對其制裁,美國也想集中精力對付中國這個頭號戰略競爭對手,雙方在現實層面都面臨各種掣肘。這次「特普會」從最初設想的「一對一」變成「三對三」,就是例證之一。
其次,中俄關係難離間。當初中美關係能夠實現轉折性的變化,其實有中蘇關係惡化在先的因素。而當前中俄之間的戰略互信,遠大於美俄之間的戰略猜疑;美國的「權宜性」離間策略,恐難以取信俄羅斯。畢竟,特朗普的不確定性本就令人難以捉摸,其繼任者又會如何權衡美中俄三角關係,也難以預料。
俄方境遇 值得中國引以為鑑
對於本次「特普會」,西方輿論普遍認為是普京的勝利,因為這不僅緩和了俄羅斯在西方被排斥的處境,還在北約內部製造了分歧,且推遲了特朗普威脅實施的新一輪嚴厲制裁。
然而,深陷俄烏戰場、與北約長期消耗的俄羅斯,於過去數年間已充分暴露自身頹勢,不僅軍事實力被重新評估,巨大的戰爭消耗和制裁導致年輕生命不斷喪失、經濟不堪重負,其傳統勢力範圍也一一被侵蝕,敘利亞、伊朗和中亞都在「去俄化」。這樣一個俄羅斯,固然無法對中國形成重大威脅,但其做法和境遇卻值得中國引以為鑑。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