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徐風:受惠外賣「引流」 京東健康跑贏母企

發佈於

【明報專訊】內地科網巨頭的「外賣大戰」持續,三大龍頭美團(3690)、阿里巴巴(9988)及京東(9618)為爭取市佔率,紛紛燒錢補貼,雖然收入或會大幅提升,但論結果只是「賠本賺吆喝」,盈利卻大幅倒退。

以最先公布業績的京東為例,雖然其第二季度收入達到356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22%,不過按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的純利只有74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45億元相比,近乎「腰斬」。若按京東的業務分類,以電商為主的京東零售,經營利潤則有139.4億元,按年升38%;京東物流(2618)則跌一成至19.6億元,但以外賣為主的新業務,則由去年第二季蝕近7億元,大幅增加至蝕147.8億元,意味綜合京東所有的業務分類後,總經營利潤只得11.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6億元,大幅縮水超過九成。

摩根大通在報告中指出,京東二季度外賣投資損失達130億元,超出摩通預期的100億元。京東的虧損數據,也對其他外賣平台的營運數據有啟示作用,據摩通估算,京東第二季每單損失約10元,即使阿里每單損失僅為京東一半,假設日均訂單量為7000萬單,外賣損失也可能超過300億元,遠高於此前預測的170億元。該報告反映三大龍頭的第季度盈利表現,將會受到嚴重壓力,這也解釋了為何這3家公司的股價表現,跑輸盈利增長不迅速的騰訊(0700)。

三大外賣平台燒錢 影響盈利表現

摩通認為,面對高強度競爭帶來巨額損失,京東有可能率先「舉白旗」投降,於第三季度取消價格補貼。然而,該行指出,最近的渠道調研顯示,3家外賣平台近日宣布轉向理性競爭後,並非完全取消補點,其中阿里和美團的價格補貼僅略有下降,意味這場外賣大戰,將會成為一場持久戰。

作為投資者,自然懂得要「避重就輕」,對於激烈燒錢競爭的行業,大家都賺不到錢,甚至出現巨額虧損的情况下,長期投資持有,並無益處。倒不如等到監管機構準備入手調停,或3家外賣平台的惡性競爭開始逐步平息,重現多頭壟斷的情况,才重新入市部署,做法可能更佳,畢竟燒錢「內捲」期間,利潤被壓低,股價表現同樣不理想;但競爭一旦放緩,大家齊齊有錢搵,盈利增長加快,兼有望提升估值,造就股價升幅更快更顯著。然而,目前這幾家科網龍頭,手上都有充足「彈藥」燒錢,加上有分析指出,外賣用戶忠誠度若可提高,有更大的比例轉化成毛利更高的網購及訂票用戶,都吸引這些科網巨企有意打長期戰。

京東健康股價今年已升1.4倍

不過,最後一句資訊,可能也給予投資者一些新啟示,就是科網巨頭透過外賣燒錢「引流」,最終讓客戶網購賺錢「完成閉環」。換言之,在網購業務中,各大企業似乎無意壓價競爭,於是可兼享收入及純利受惠於用戶導流,而達致快速增長的狀况。以京東旗下的京東健康(6618)為例,只有藥物網購業務,沒有外賣業務,但受惠於京東外賣帶來的用戶流量,於是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增加24.5%,至353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盈利則大幅上升35%,跑贏母公司京東及騰訊,因此今年的股價表現也甚為「標青」,由年初的28.1港元,升至昨日收報66.55港元,升幅接近1.4倍。

按這種「阿仔好過阿媽」的思維,加上健康產業暫時未有嚴重「內捲」行為,阿里健康(0241)及平安好醫生(1833)等,現時都值得投資者關注。

[徐風 數據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