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徐風:泡泡瑪特新IP潛力大 消除投資者憂慮

發佈於

【明報專訊】泡泡瑪特(9992)的中業業績,表現亮麗,也正正反映出,雖然內地經濟在房地產泡沫爆破後,消費未有顯著復蘇之下,屬「輕奢」的「谷子經濟」,卻能成功找到他們自身的定位,在充滿挑戰的內需市場中,找到迅速增長的空間,甚至可以「出海」找到新機遇。

泡泡瑪特今年上半年的表現,可以用完美來形容。收入按年增長超過兩倍,至138.8億元(人民幣,下同),毛利更升2.3倍至97.6億元,最終純利增長超過3.6倍,至47.1億元。當然,依靠旗下王牌產品LABUBU公仔在全球大熱,在袋上掛上一兩個LABUBU ,已成為年輕一輩的潮流,猶如早十多二十年前的年輕人,普遍都會袋上掛着一兩個《寵物小精靈》的比卡超或Keroro軍曹公仔一樣,但LABUBU的售價卻逾百元一個,因此推動泡泡瑪特業績迅速增長,可謂情理之中。

不過,即使市場已有極高的預期,但泡泡瑪特的業績,仍然讓投資者感到驚喜。企業一款產品爆紅之後,雖然可以令公司收入及純利大幅增長,甚至可推動估值增長,形成內地散戶念茲在茲的「戴維斯雙擊」:純利及估值雙重增長,帶動股價爆發式上升。然而,當企業只能依靠當紅產品「單天保至尊」時,投資者的憂慮就會逐漸滋生,一方面是「花無百日紅」,當紅的產品經過時間推移,或會逐漸失去人氣,或會被其他競爭對手推出的產品超越,即使可以保住市場,但市場不是無限大,產品如何熱銷,收入及利潤增長,終會有放緩的一天,若未有其他新產品承接,投資者只會認為企業是「撞彩」成功,未必願意給予較高的估值。

例如,在香港上市的眾多手機遊戲製作商,估值仍遠低於遊戲分發平台如騰訊(0700)及心動公司(2400),皆因手機遊戲能否成為爆款,運氣因素佔比更大,投資容易「打水漂」,但平台分發遊戲,從中抽佣,過河濕腳,業務穩定度更高。

培養多個IP 未太依賴LABUBU

回到泡泡瑪特,管理層指出,今年上半年近140億元的收入中,與LABUBU相關的THE MONSTERS系列,收入為48.1億元,意味已全球大熱的LABUBU,收入還不到企業總收入的35%。事實上,除了LABUBU外,泡泡瑪特仍有4個系列收入超過10億元,分別是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該4個系列的收入加總,與THE MONSTERS系列相若,意味這5個主要系列,大概佔公司總收入的七成左右。換言之,泡泡瑪特並沒有過於依賴LABUBU,反而已成功培養出多個具潛力的IP,有望分散風險之餘,也給予市場更多想像空間,看看上述的4個超10億元收入的系統,能否成為下一個LABUBU。

除了上述5個IP以外,泡泡瑪特也在業績中,展示了個別自家新創IP的潛力。其中,CRYBABY系列收入,由去年上半年約3.5億元,急升近2.5倍至12.2億元,而HIRONO及星星人收入,則分別超過7億元及接近4億元,其中後者的崛起更只有約半年,反映出泡泡瑪特營運IP成為大熱產品的能力,消除投資者的憂慮。

毛絨產品產能升10倍 或推動下半年純利

泡泡瑪特董事長兼CEO王寧表示:「今年應該300億(收入)也很輕鬆」,今年淨利潤率將在35%左右。現時毛絨產品一個月的產能是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紓緩目前供不應求的問題,或令下半年收入及純利進一步增長,這都解釋了為何績後泡泡瑪特股價急升超過12%兼創歷史新高。

[徐風 數據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