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娛樂場】香港中樂團《絲語.琵琶》 貫通中西融合古今音樂盛宴

【明報專訊】香港中樂團第49樂季以「怡」為主題,開季音樂會《絲語.琵琶》將於9月12、13日假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在古今絲綢之路的文化交融與相互理解過程中,以琵琶為首的抱彈類樂器在各地域文化生態中衍生大量風格迥異的敘事作品,這些各異其趣的聲音景觀與蘊含的語境,像訴說着他們家鄉的種種故事,趣意盎然。《絲語.琵琶》以琵琶家族為敘事樂器,以現代交響思維重構傳統的「文曲」、「武曲」,加入「英曲」和「傑曲」,透過多元的音樂元素與沉浸式音樂劇場,締造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
匯聚絲路樂器 以音樂敘事
音樂會匯聚五弦與四弦琵琶、日本薩摩琵琶及土耳其烏德琴等多種絲路的標誌樂器,由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教授任指揮,聯同多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國際級演奏家,包括五弦琵琶演奏家方錦龍、日本薩摩琵琶演奏家久保田晶子、土耳其烏德琴演奏家楊尼斯.高蒂斯、四弦琵琶演奏家張瑩、古琴演奏家王悠荻與香港中樂團,攜手奏出一場穿越千年、貫通中西、融合古今,如一幅橫跨千年的音樂畫卷。
音樂會演出的民族管弦樂套曲《絲語‧琵琶》,依據不同的琵琶類樂器,對應不同題材的表現形式與聲音處理特色去編寫,全曲分為7個樂章:前奏曲《長風破浪時》、《文‧詩經瓊瑤》、《武.霸王卸甲》,間奏曲《一抹清風柔》、《英‧聽海之心》、《傑‧音詩共和》和後奏曲《揚帆濟滄海》。
各章風格鮮明,層次分明,呈現音樂敘事的深度與廣度。《英‧聽海之心》和《文‧詩經瓊瑤》為文曲,運用推拉吟揉等技法,展現抒情優美的旋律,深刻表達人物內心情感;前者透過多種銅鑼和鼓點的重疊,讓「冲岩」與「海潮音」透過薩摩琵琶和中國笛以重疊積累的方式重重迭進,讓觀眾感受到生命的壯麗和神秘,並找到航道的方向。《武 ‧霸王卸甲》為武曲,以掃弦等技法,結合交響思維,展現垓下之戰的悲劇情景和項羽的壯烈心情。
方錦龍講座談琵琶前世今生
另外,五弦琵琶演奏家方錦龍將於9月10日假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舉行《琵琶的前世今生》講座,能演奏上百種樂器的他根據日本奈良正倉院的唐代五弦琵琶,把失傳千年的「樂器之王」五弦琵琶恢復和改良成符合當今審美的當代五弦琵琶;從藝40餘年出訪逾50個國家,以多元、創新方式展現傳統音樂魅力,多次被媒體譽為「一個人的樂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