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設計獎立足中國視角 自然靈感到社會關懷 Award360°佳作展 「純粹」中見溫度

發佈於

【明報專訊】字體可以在上下班穿過的街巷找到,也可以在人的身體動作找到;海報不一定是一張張;嚴肅的社會議題可以客觀且溫柔地用設計道出……記者看過Award360°年度設計獎2024年的得獎作品後,有這些有趣的觀察。

這設計獎「從亞洲語境出發,立足中國視角」,每年在書籍、包裝、海報、商業品牌、社會等不同設計類別,評選出100件年度最佳設計作品。獎項在廣徵作品參與2025年新一屆的評選之際,北京Ramp坡亦正舉辦2024年的得獎作品展。

Design360°雜誌主編歐海泉在2019年創辦這個設計獎,他說:「創辦Award360°的直接原因是我們覺得中國可以有一個很純粹的設計獎,這裏的『純粹』是指不以商業盈利為目的、不以完成自上而下的任務為目標。」在設計界深耕的歐海泉留意到「中國的設計業界一直是『重實踐、輕理論』,實踐和理論體系是割裂的——做設計實踐的缺乏理論體系和對設計的理解;做理論的人又可能缺乏從事設計的實踐經驗」。不論是雜誌本身,還是這個獎項,都希望能填補這個漏洞。

紙巾組成《紙柔幾張》 弱化文字聚焦材質

北京Ramp坡的挑高大空間裏,每個角落都擺放着各類別的得獎作品。來者除了能近距離端詳作品、翻開得獎的書籍外,也可以坐在場地中央的大樓梯上把所有作品一覽無遺。在海報設計類別,由蔡浩然、梁方鍇、鄧梓涵和李躍航組成的團隊設計出海報《紙柔幾張》。記者不知用什麼量詞形容《紙柔幾張》是最準確,因為它是用一條條可隨風飄動的紙巾組成。記者問團隊為何如此破格,他們反而不認為這是破格,「與其說是我們選擇了這種形式,不如說是這樣的形式選擇我們」。海報是為一個圍繞紙巾開展的實驗性展覽所創作,團隊希望海報能表現出一種清爽乾淨、純淨自然、從容放鬆的感覺,「想傳達什麼,就用什麼傳達」,所以他們沒有想太多便選用紙巾這種「柔軟、有韌性」的物料。

團隊把展覽名「纸柔几张」、「A ROLL OF SOFT PAPER TOWELS」等資訊,用絲網印刷方式印上紙巾。字體也是由團隊設計,他們「從非常具象的角度出發,想像在一片森林,樹與樹之間的距離不算近,甚至可以說很疏鬆,時不時微風吹過,樹葉投影在地上所形成的光點擺動着,一節約80至90厘米長的輕盈的紙巾懸浮在樹間,天空湛藍,微風吹動使紙巾搖擺,從一個固定的角度看過去,就形成了有粗細變化的筆畫」。由這靈動的想像,團隊設計成文字,再調整細節。他們說最開始的版本筆畫其實更粗、更有力量感,但選擇用紙巾印刷後,他們決定弱化文字在整體視覺上的表現,讓觀者在第一時間能聚焦到材質本身。

《走失兒童檔案》 兼具細緻紀錄宏觀分析

在社會設計類別,陳冰菁的作品《走失兒童檔案》收錄了50名走失兒童的詳細信息。陳冰菁5年前在淘寶的紙箱包裝上看到走失兒童的資訊,「大多數兒童都是走失多年,杳無音信;能出現在包裝上的兒童的父母們大多數都為尋找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很多心血與時間,背後的沉重與無奈或許通過簡短的寥寥數行信息難以傳達」。加上,她發現很多尋找走失兒童的信息往往是以小卡片、包裝盒、招貼等形式出現,她認為這些形式雖然簡單快捷、實用性強,但「似乎無法體現這一議題的嚴肅」。

於是,陳冰菁想用更全面、客觀的視角與形式,重新喚起公眾對走失兒童的關注。她從內地專門幫助尋找被拐和走失兒童的網站「寶貝回家」,蒐集和整理走失兒童檔案,又分析跟走失兒童社會背景相關的學術文章,最終設計出作品《走失兒童檔案》。陳冰菁解釋,《走失兒童檔案》分成3部分,第一、二部分是「兒童走失檔案」和「其他相關材料」,兩部分可以同時翻閱、左右對讀。右方「兒童走失檔案」逐一羅列50名走失兒童的失蹤時間、地點和經過等資料,陳冰菁採用了暖調手寫紙,期望表達作品的客觀與年代感;左方的「其他相關材料」則進一步補充50名走失兒童的走失地點和親屬信息,當中甚至細至親屬的血型,這部分陳冰菁選取了灰調手寫紙為載體,「暗示每一位兒童的離開都對他們的家庭帶來揮之不去的陰霾」。

第三部分的「研究報告」,陳冰菁設計成一本同樣是暖調手寫紙製的小冊子,用宏觀視角分析走失兒童背後的深層原因。檔案的外觀則用上牛皮紙,讓作品整體更有檔案紀錄的感覺。檔案書脊和目錄都羅列出50名走失兒童的名字和他們在「寶貝回家」的尋親編號,排列簡單但視覺震撼。

獎項納多樣類別 盼優秀作被看見

歐海泉說,Award360°年度設計獎既有較「傳統」的類別,如書籍設計、品牌設計、海報設計等,也有較「小眾」的類別,包含音樂設計、社會設計和文創設計等,「這些類別可能比較『小』,但我們非常希望裏面好的作品能夠被鼓勵、被更多大眾看到」。《紙柔幾張》和《走失兒童檔案》只是眾多得獎作品之二,還有更多作品藏在Ramp坡的混凝土牆和棚架上,待來者發掘其價值。

Award360°展2024

日期:即日至8月24日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半截塔路郎園Station D4-4 Ramp坡

詳情:bit.ly/41aKTt6

文:譚雅詩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

電郵:[email protected]

[開眼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