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伊朗駐港總領事館(公共外交組):混亂世界裏的顛倒政治

【明報文章】目前的地緣政治局面——以西亞的動盪、加沙的持續種族滅絕(genocide)、關稅爭端、根深柢固的制裁體制、高加索地區的不穩、曠日持久的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及其他形勢一觸即發之地點為標誌,突顯了我們身處一個極度混亂的國際體系裏,當中某些角色似乎致力於蓄意升級危機。
這種普遍的不穩定,在一系列行為下被加劇:持續的軍事侵犯、系統性的種族滅絕行為、脅迫性的經濟措施、貿易戰,以及將人權論述工具化,作為政治戰爭的工具。
現行秩序道德破產 人權遭剝奪價值
曾經斷言能夠於24小時內結束烏克蘭衝突的美國總統,上任6個月之後,不僅沒有取得任何實質進展,更是增加了核對抗風險。於這段短時間內,他授權的空中轟炸比拜登總統整個任期發動的還要多。在其明顯為了延緩美國經濟崩潰,並減輕37萬億美元國債和預算赤字擴大所帶來之壓力的企圖下,他的政府積極地挑起經濟不穩——即使是在盟國內部。「美國優先」的信條仍然是核心,在不大顧及所伴隨的人類、經濟或地緣政治代價下孜孜以求。
我們居於一個基本原則被顛倒(inverted)、人權概念本身被剝奪實質價值的世界。自封為人權捍衛者的人(self-anointed custodians of human rights),在加沙7萬平民遭屠殺(massacred)之下,卻明顯地依然沉默。一名聯合國人權調查員受到那些自稱道德仲裁者(moral arbiters)的國家制裁。種族滅絕的犯罪者(perpetrators)互相提名和平獎,而兩個核國家卻攻擊伊朗受保障監護的核設施。德國總理公開提到「乾淨與骯髒的分工(clean and dirty division of work)」,把現行秩序的道德破產(moral bankruptcy)表露無遺。在這個扭曲的圖景中,人權被切除,而暴行的締造者卻逍遙法外。
於當代國際秩序中,既有的多邊機制在可信度和效力方面都受到嚴重侵蝕。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未能履行其維護伊朗和平核裝置的任務。最近對這些設施的攻擊,受到逾120個國家及許多區域和國際組織譴責;當中卻沒有聯合國安理會、IAEA理事會,或部分西方政府。
二戰後框架 欠缺法律防止戰爭
這些行動遠非僅僅展現雙重標準,而是揭示此等機構正正是按照其設計去運作——維持着一個權力系統地替代原則的全球舞台(a global arena in which power systematically supersedes principle)。在全球大多數人的死亡和毁滅為代價之下,許多人逐漸意識到二戰後的框架,欠缺防止戰爭所必需的法律保障。自聯合國成立以來的80年間,我們目睹逾300場戰爭和衝突,造成數千萬人傷亡。於超過150個國家有700個軍事基地的美國,沒有擔當建設性的角色——它否決了聯合國80個制止暴行的決議,並參與共謀大量的破壞戰爭和政變。
西亞地區正處於爆炸邊緣(brink of explosion)。以色列政權已迫使逾700萬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並屠殺了數十萬人。擁有超過5000枚核彈頭的美國,及擁有數以百計核彈頭之武器庫的以色列,聲稱「關切」(concern)伊朗的和平核計劃——儘管IAEA已於15個不同場合(最近一次是在伊朗核設施受襲之後)證實該計劃仍然是完全和平的。
政治顛倒(political inversion)的更進一步展現是,近日3個歐洲國家威脅援引「回彈機制」(snapback mechanism)來恢復所有聯合國對伊朗的制裁。此舉措完全是荒謬的(sheer absurdity):這些國家未能履行它們自身在《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CPOA)下的責任,現在卻尋求懲罰已經完全遵守其承諾的伊朗。此等行徑清楚表明,它們已經喪失了聲稱管理國際秩序的任何道德正當性(moral legitimacy)。它們的管治原則一直是——並且仍然是——無法無天的武力和野蠻權力,以確保能夠掠奪、種族滅絕和盜竊。
這些都是當代國際圖景裏的行為混亂、無政府狀態特徵,以至是現有全球機制無力約束該等行為的象徵式表現。這種混亂(disorder),是自稱人權捍衛者和現行世界秩序(包括所謂「法治」)之主要設計者的故意產物(deliberate product)。它的持續存在,只會導致更多殺戮、不安全、破壞、暴力和系統性的危機——不成比例地由「全球南方」人民承受。
迫切需要多極國際秩序
全球良知(global conscience)正在覺醒。於世界各地,人們對於在加沙的暴行和國際機構之失敗感到憤慨——它們80年來都主要服務於二戰戰勝國及其盟友的利益。抗議浪潮席捲各個社會,包括在西方自身內部,暴露了現行秩序的結構性失效。
關鍵時刻近在咫尺,有意識的人們是時候行動:抵制將責任推給受害者;拒絕人為的「乾淨與骯髒」分工;停止侵犯、入侵、種族滅絕、掠奪、大規模殺戮平民;結束佔領;廢除致命的制裁;避免進一步破壞;及追究那些自封人權維護者,但其行為卻背叛他們所宣稱之價值的人的責任。
迫切需要的,是一個真正的多極國際秩序(genuinely multipolar international order),反映多元文明、文化和政治體制。其人權框架必須在範圍上具普遍性,但於表達上則是多元(plural in expression)——從以歐洲為中心的選擇性(Eurocentric selectivity)中解放出來,以所有人民的共同倫理傳統為基礎,確保每一個國家和社群享有平等尊嚴、安全和自決。
上合組織金磚國家增強 乃重要推進
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國家」的增強,代表一個重要的推進,但這只是開始。要實現一個和平、自由和穩定的世界,一個從種族滅絕和制裁武器化當中解放出來的世界,需要更大決心和集體行動。新的世界秩序既是可能的,也是可以看得見——透過「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全面和戰略性合作,以團結、尊重主權、對自決和正義的堅定承諾為基礎,這是可能的。
(編者按:原文為英文,由本報翻譯成中文,原文可參閱「明報新聞網」觀點頁面;文內分題為本報編輯所加)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伊朗駐港總領事館(公共外交組)]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Public Diplomacy Section,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Hong Kong & Macao:The Politics of Inversion in a Disordered World (2025-0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