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舊警署化身隱世茶室旅館 調景嶺半山「露營」充電

【明報專訊】不時見到café以「隱世」作招徠,都是想切中都市人渴望逃離繁囂的心態,不過往往到訪後發現喧鬧不已,只好急急離開。位處靈實醫院附近的將軍澳風物汛,被綠色山嶺包圍,隱於半山之中,光是到訪都需花一定腳骨力,可謂真正隱世。
從舊調景嶺警署活化而成的將軍澳風物汛,環境清幽,除了有歷史資料館,還有社企café和旅館,無論是來此歎啡放空,抑或周末來趟兩日一夜的getaway,都很適合都市人逃離日常,與城市「斷線」,為身心充電。
8月天氣飄忽,不是黑雨、打風,就是被悶熱非常的高溫籠罩。打風前一日到訪將軍澳風物汛,頂着毒辣太陽,從靈實醫院下車後,要爬坡15分鐘,在兩側樹影的盡頭,一幢白色建築就在眼前。推開鐵閘,盡是大大小小的黃色笑臉氣球,偶有微風吹過,奏起清脆風鈴聲,縱使天氣悶熱,心頭卻捎來一絲清涼。
茶室「笑臉」迎賓 彈牙大蝦沙律清新
於2022年開幕、位於調景嶺山上的將軍澳風物汛本身是座歷史資料館,附近還設社企café「嶺上茶室」和旅館「靈風雅舍」。掛有一串串三角旗幟、露營燈,設有帳篷和露營桌椅,以露營風設計的嶺上茶室,充滿度假氛圍,還放有多個笑臉氣球,適合打卡!茶室提供的食物款式豐富,all day breakfast、意粉、bagel等一應俱全。天氣炎熱,特上泰式金柚大蝦鮮野菜沙律最開胃,沙律豐富澎湃,一隻隻彈牙爽口的大蝦勾在盒邊,配上自家製青檸辣汁,非常冶味。名物特濃爆芒鮮製楊枝甘露一上桌已與眾不同,滿滿的芒果粒香氣四溢,金柚與西柚的甘甜為楊枝甘露增添層次,讓人忍不住一口清光。茶室除了供應各式咖啡,還有多款自家製養生特飲,如羅漢果茶。吃好、喝好後,鑽入一旁的資料館,吹吹冷氣,還可看看歷史。
保留建築外觀 還原警署當年樣貌
將軍澳風物汛的「汛」,是古代軍事或駐地單位,不難猜想命名與此地歷史有關。風物汛前身是1961年設立的調景嶺警署,負責監察調景嶺平房區的治安。不少經歷過國共內戰的國軍及其家眷逃難到港,部分人被政府安置在調景嶺山頭,經年累月建立起民生社區。1980、1990年代隨着將軍澳新市鎮發展計劃,平房區漸被清拆,居民陸續遷往其他地方,警署於1992年正式關閉。警署曾租予佛教團體,其後政府決定活化,由基督教靈實協會營運。基督教靈實協會營運總經理鄺家良悠悠說起歷史,「當時清拆調景嶺(平房區)時,只剩下這間警署,以及我們隔壁的警員宿舍」,在新市鎮色彩濃厚的將軍澳區內,這兩幢建築物絕對是調景嶺從平房區蛻變成現今面貌的重要見證,故活化後的將軍澳風物汛成為資料館,講述這段歷史。
活化後的舊調景嶺警署保留原本建築外觀,純白建築物外突出的圓柱形結構,當年作為哨崗之用,雖然原意是監察山下的難民,甚至在必要時鎮壓,但活化項目團隊做口述歷史時接觸過曾駐守此警署的警員,實際上並沒有出現過這些場面,哨崗反而多作通訊用,如颱風時掛上旗幟通知居民。警署牆身有9個方形窗洞,可打開窗蓋往外射擊,這些窗洞獲全數保留,還同時展出生鐵窗蓋,讓遊客嘗試拿上手。警署內部盡量還原當年樣貌,L形報案櫃位、羈留室,在入口側還重現防止犯人逃脫的「雙重門」,鄺家良解釋,因羈留室接近警署門口,犯人最易從雙重門逃走,但這扇門有兩層設計,一道推、一道拉,當犯人焦急起來沒留意,就可能被卡在兩道門中間,避免犯人逃脫。團隊亦從警隊博物館借來小量展品,如警棍、防暴盾牌、舊式電話等,貼近舊貌。
資料館範圍不大,藏品不多,鄺家良指這裏以有限的空間和展品,為調景嶺舊區歷史留下印記。團隊與當年曾住平房區的居民做口述歷史訪問,蒐集他們在區內讀書、謀生、節慶,乃至拆遷時的經歷,他們的故事以一個個舊式信箱盛載,打開信箱,就會流淌出上世紀回憶。館內還藏有1970年代住戶繳付的房屋許可證費用收條、1969年的中電電費單和書信等。
部分客房設帳篷 體驗室內露營
毗鄰舊警署的警署職員宿舍,則活化成旅舍靈風雅舍,提供10至14間客房。房間以2人房為主,可額外容納1名6歲或以下小童。與café的露營風設計如出一轍,部分客房以露營為主題,放有帳篷與露營桌椅,可吹着冷氣體驗室內露營,深受小朋友歡迎。家庭客以外,鄺家良指有行山客特意來此過夜,以便翌日一大早登山;亦有客人喜歡這裏環境清幽,沒有電視機,可專注靜修。房間每晚房租900元,包晚餐與早餐。
將軍澳風物汛
開放時間:周二至日上午9:30至下午5:30
地址:將軍澳寶琳南路160號
查詢:Instagram@tko_heritagepost
文:張淑媚
美術:謝偉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