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假如冒牌水事件發生在內地

【明報專訊】冒牌水事件成為電視新聞時,筆者正好在廣州與伙伴飯敘,席間大家都對事件的峰迴路轉嘖嘖稱奇:香港公務員實事求是,懷疑水質有問題就自行集體訂水,無視辦公室裏的「約定俗成」和「人情世故」;事件在網上留言開始發酵,並且有靈敏的網友指出供應商涉嫌違規;相關部門收到正牌水公司通知並沒有產品供港後,也誠意回應問題,立即中止相關公司的合約;記者迅速北上深入水廠源頭,揭發貼牌工廠涉嫌冒牌中標。大家都同意,即便在2025年的今天,假如事件發生在內地,會得到很不一樣的跟進。
一、內地有招標制度,且要求非常嚴格
在內地,有專門的法律法規管理政府採購的供應商資格、採購方式和程序、信息公開的要求等。國家級的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下稱《政府採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實施條例》、《政府採購信息發布管理辦法》等,各地方政府按需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法。
根據《政府採購法》:首先需要在部門年度預算中列出採購預算及採購方式:分為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採購、詢價等;還有比較特別的一種是,國務院政府採購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採購方式。部門在進行採購時,根據不同情况採用適當的採購方式,其中公開招標應作為主要採購方式。
以公開招標為例,過程一般經歷以下步驟:
1. 採購人編制招標文件並予以公告,公告含項目名稱、預算金額、採購需求、投標人資格要求等
2. 開標前採購人對招標公告安排答疑/澄清
3. 開標、評標。評標前,採購人首先對投標人(供應商)進行資格審查。評標委員會由採購人代表和評審專家組成,成員人數應當為5人以上單數,其中評審專家不得少於成員總數的三分之二
4. 採購人確定中標供應商、簽訂合同
5. 採購人對項目進行驗收
根據《政府採購法》,對供應商的資格要求也不簡單: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設備和專業技術能力、有依法繳納稅收和社會保障基金的良好紀錄、參加政府採購活動前3年內在經營活動中沒有重大違法紀錄。像本次事件的鑫鼎鑫公司,有着欺詐前科和不活躍的商業活動狀况,是不會符合條件的,如果按上述公開招標環節,在步驟3就應該會被剔除。
而根據《政府採購信息發布管理辦法》,採購信息也跟香港的程序一樣,會在政府採購網上公布(見另圖)。筆者翻查了近期的公告,在廣東省政府採購網內,就看見東莞市公安局東城分局的飲用水配送服務項目相關的公告信息,其中包括競爭性磋商、採購結果公告與採購合同等。但競標名單中並沒有引發爭議的「本地品牌」鑫鼎鑫公司,可能外銷香港比在本地投標較易成功。
廣東省政府採購網內的公告欄還包括了採購專案的採購意向、資格預審、單一來源、中標(成交)結果、採購合同、投訴處理、監督檢查處理和集中採購機構等公示信息,公眾和供應商可以自由查閱。據筆者統計,單就政府採購項目信息,從6月20日至8月20日2個月來,整個廣東省就有27,928條公告,詳細程度實在不輸於港府的同類公告,可見內地是有招標制度的,而且要求算得上非常嚴格。
然而「所有動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我國強調文明進步,法規程序肯定照本子做足,但幾乎「約定俗成」的共識是,各路供應商背後「都有關係」,而關係戶自然先吃。
二、「約定俗成」和「人情世故」
這種關係倒不一定就等於貪腐和灰色收入,而是中國人社會「先照顧自己人」心態,結合沒有第三方監管的管治制度,自然形成了社會上各種事務都由關係戶先吃的巨大人情網。一位伙伴給了一個精彩的總結:就像《西遊記》裏到處作惡的妖魔精怪,要不是太上老君看管八卦爐的童子,要不就是太乙天尊的坐騎九頭獅子,都是關係戶才能在地方上作惡多年;即便齊天大聖奉旨打妖精,每每總得留它一命,等上界大仙來領家去好好調教。
在內地大家都知道,能成為一方之霸都是關係戶,懂「人情世故」的做法是,未重大到生死關頭,少有人會過問揭穿;礙於情面只要水不是色味有變,甚至不會像香港公務員一樣集體訂水以自保。當然偶然有正義感的人會利用網絡起來吹哨,然而為了證明「沒有第三方監管的管治制度」也能運作暢順,作為帶頭挑事甚至煽動群眾的吹哨人,社會規訓是嚴厲的:甘肅慶陽市的鄧建國在2023年發現兒子校服質量存在問題,向校方反映無效後在網上透過視頻舉報,提出「問題校服仍未被召回,校服亂象誰監管」;結果被公安以「尋釁滋事」為由處以行政拘留7日的處罰。鄧建國其後通過絕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以鳴冤。抗爭近兩年後得到慶陽市法院平反,但僅獲得寧縣公安局賠償3237.08元。兩年間鄧患上了抑鬱症、丟了工作、離婚後失去兩個孩子的撫養權,說得上是真正的妻離子散。更著名的吹哨人如新冠李文亮、非典蔣彥永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規訓,向公眾清晰傳達了做人要學懂人情世故顧大體。
總結:民間食安提高與政府招標程序漏洞
在筆者眼中,香港人集體就如齊天大聖一樣的存在:不論是勇敢訂水將事件放上網的公務員、靈敏迅速翻查文件發現違規的網友、沒有企圖控制輿情的政府人員、北上水廠「扑咪」運水司機揭發貼牌工廠的記者。大家都同意,即便在2025年的今天,假如事件發生在內地,會得到很不一樣的跟進。
筆者的伙伴們多是深、港、廣、京、滬漂,樂見近期北上消費熱烈,大城市食肆店舖商場的質量,也終於「過到香港人嗰關」。然而政府部門招標採購,若然拼的是背後關係的深淺,招標程序再複雜完備,也就如同虛設無法保證供貨的質量。今次事件至少證明,內地奇異的約定俗成沒有傳染到香港。
文˙AL(長駐珠三角,熱愛龍舟與海洋的政策研究人)、堅記(長駐大灣區,熱中公共討論)
圖˙吳浚匡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