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上一課:參賽作品利用AI協助創作 小學生探索太空之旅圓夢

發佈於

【明報專訊】踏入新時代,小太空人也與時並進。每年能成為「萬通保險小太空人訓練計劃」的小太空人都是學界精英,記者與今年其中兩名小太空人傾談時,得知他們的參賽作品均有利用AI協助創作,而且對新科技的掌握也十分熟練。面對來勢洶洶的AI,小太空人又是以什麼心態去迎接它呢?

文︰顏燕雯

「萬通保險小太空人訓練計劃」不知不覺已來到26個年頭,今年8名小太空人貝頌思、陳米、陳梓霖、蔡紫晴、許柏森、伍梓信、蘇睿婕及吳姈嶺剛完成為期9天的美國「太空探索之旅」,談到旅程點滴,每個人都表現得十分興奮。

升小六的陳米(Mick)自K2開始拍YouTube,更希望將來做科學家KOL,把複雜沉悶的科學原理,用有趣易明的方法分享給大眾。記者看他自信滿滿,表達能力極佳,以為他參加小太空人是一擊即中,志在必得,怎知原來這是他第三年參加這個比賽,毅力十足。

結合武功與宇宙 創意無限

Mick今次參賽的創意作品是一本以AI創作的圖書《八大行星武功大決戰》,媽媽陳太認為,吸收前兩年試過拍片等經驗,覺得或許試試做一本實體書會比較好。由於Mick近年熱中看武俠小說,看完《射鵰英雄傳》後,構思把武功與宇宙結合,並運用AI創作文字和圖片,帶出夢想不應受到任何局限的信息。Mick說:「我主要用ChatGPT生成圖畫,若不滿意便再給prompt(指令和描述)改進。」平日Mick也喜歡用AI去探索有關太空的資訊,例如太空旅行的資料,他興奮地指太空酒店有望2027至2030年開幕,2030年更可能出現太空蜜月團、飄浮音樂會,還可以在太空中拍攝畢業相等。

「AI是用來學習,不是用來問結果」

作為小學生,Mick對AI的運用拿揑得宜,例如有關太空的資訊,他普遍都會相信,「但若有懷疑,我也會再上網求證,若有錯再糾正AI,由我們教它,它下次便會改正。我覺得AI可幫助我們改進和理解不同範疇的事物,也令我們節省了不少時間,例如做功課,我會確保自己努力完成、自我檢查過後,才再請AI幫我指出一些可加強的地方。當然,這也很靠同學們的自律,因為AI是用來學習,不是用來問結果,如果直接問AI答案,那便是本末倒置」。

AI「助手」為繪本製作圖畫

另一個小太空人許柏森(Samuel),同樣以繪本作為他的參賽作品,當中講述一個生活在未來世界的11歲小男孩跟朋友達成夢想,於太空船探索宇宙的故事。繪本中的故事和文字由Samuel創作,但因為不擅長畫畫,所以用了AI來製作圖畫。「其實用AI作畫也有難處,例如第一張圖跟第二張圖的主角,樣子出來都不一樣,所以在生成圖時要有更仔細的考量,要花點心思時間不斷修改。」他透過YouTube學習AI運用,更指在教師指導下,明白AI是一個「助手」而非人類代替品,「如果我們懂得好好運用它,它不但不會取代我們,更可幫助我們學習,獲取回饋。」

校長:價值觀教育更為重要

Samuel就讀港大同學會小學,校長黃衛宗亦有在分享午宴中到場支持。他同意教導學生使用AI,並不是教他們「按鍵」,「小學生一般都認識AI,如我們的學生報也會用AI做圖,所以老師在教學時,會着重在道德、價值觀上,舉例如改圖,善用這個技巧會有什麼功用?若使用不當,又會帶來哪些結果、對別人有什麼影響?希望學生明白,哪些鍵應該按,哪些不應該按。價值觀教育,比教他們怎樣去用更為重要」。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