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小學雞媽媽:奇妙音樂旅程

發佈於

【明報專訊】到加拿大後第一次穿省過市自駕遊,一連9日,目的地是班夫國家公園。事前工夫不少,除了預訂住宿,還有每天行車路線和活動安排。少年都長大了,我們決定每人規劃兩天,一來分擔,二來可以加入各自感興趣的活動。因為女兒,我們挑戰密室逃脫,慌亂又刺激;回程時,兒子特意安排繞到農場參觀,因為那兒的現製雪糕看來相當吸引。

開設共同歌單 自駕遊音樂伴隨

當中最教少年着緊的,卻是路上播放的音樂。他倆平素愛把大耳機戴頭上,倘若耳機沒電,彷彿人也沒電了。這回為了好好運用車上音響系統,女兒出發前已開設共同歌單,提醒大家預先選曲和下載,以防路上信號不穩。

自孩子長成少年後,我們已經很少在這樣狹小的空間裏相伴那麼久了。車窗外的風景更迭:一會兒是靜謐的小鎮,一會兒是遼闊的草原;有時掠過碧綠的湖水,有時則是巍峨的山影——有深深淺淺的綠,也有白裏透藍的冰雪。

由不搭調而訕笑 到盡興合唱

美景當前,車廂內卻隨機播放着大家的歌單。請想像:達明的十個少年剛救火失敗,One Ok Rock就嘶喊着let me let you go,TXT緊接進場以勁舞要人say my name,然後毫無預警地換上Hamilton深沉回顧人生,慨嘆着 who lives, who dies, who tells your story……(誰掌生死、誰個述說你的故事)

能想像,那是怎樣的一幅音樂亂象嗎?

有趣是,這當中自有一種奇妙。

大家先是為各種不搭調而訕笑,然後慢慢地,我們發現自己都能把彼此的歌哼出個輪廓。兒子能跟着女兒的 J-pop舞曲唱上一段;半句日語都聽不懂的我,亂哼兒子的日式搖滾;至於音樂品味本就像時空旅人兼很會唱的妹妹,更是老中青通吃,幾乎不管播什麼都能接上,包括爸爸的《難為正邪定分界》。後來我們一致通過完整播放Les Misérables的歌曲,一氣呵成,盡興合唱。

我們都有自己的音樂喜好,卻又都能保持開放,慢慢走近彼此。這也是我喜歡的,家庭的其中一種模樣。

期待以後能走近的,不止音樂,還有其他。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68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親子筆陣.看得起遊戲:發掘東涌好玩秘地 (2025-08-26)

半職爸爸:欺凌背後 爸爸媽媽不知道的孩子 (2025-08-26)

婆媽內心小劇場:姊妹爭寵記 (2025-08-26)

感講你知:假期功課反思與新方向 (2025-08-26)

家庭有教:新學年,為孩子訂立 SMART目標(一) (2025-08-26)

從心做起的教養:了解父親內心世界 (2025-08-26)

閱讀的幸福:開學第一天 學校也好緊張 (2025-08-26)

故事拼盤:藏於童心的寶物 (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