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故事拼盤:藏於童心的寶物

【明報專訊】今個暑假從英國回港探親,一年一度的相聚,珍而重之, 而此行又意外地添上小插曲,就是湊巧碰上香港作家小思老師的小物珍藏展。機會難逢,得要抓住放晴的一天去「朝聖」(這個暑假的雨天特別多吧)。
珍惜時珍惜 捨下時捨下
展覽設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1樓香港文學特藏,展期由今年7月初至明年2月。對於渴望尋找「靜靜哋」文藝活動的朋友來說,絕對是值得一遊的好地方。我說的一「遊」,不獨是視覺上能欣賞小思老師的珍藏玩物,諸如她鍾愛的可口可樂和《花生漫畫》相關小擺設、舊電影戲票、比手掌還小的迷你書等;如此一遊,也像穿過時光隧道,讓遊人從中探見半世紀以來昔日香港的民風民情;更可貴是,如此一遊,領人們游走物主的珍藏哲學。展覽特設導賞環節,由熟悉小思老師的學者們分享她藏物的點點滴滴,當中提及一段饒有意思的小故事:小思老師曾珍藏了現代文學家豐子愷生前常用的小酒杯,當得知「緣緣堂」(豐子愷紀念館)重建好以後,她便想到讓小酒杯歸回「根源」去,心中雖有不捨,但認定分享比私藏的意義更為深遠。最後,那小酒杯就由她的書櫥遷進紀念館的展櫃裏。
珍惜時珍惜,捨下時捨下,戀物而不戀於佔有,小玩物深藏的其實是人生大智慧。
玩物不一定喪志 反倒滋養生命
我兒時也有藏物嗜好,維持最久的是集郵,儲下來的郵票簿不下五六本,每頁滿滿的,最愛閒時仔細翻閱;尤其小時候外遊機會不多,每枚郵票是我的飛氈,載我環遊郵票裏的世界。這段留港期間,偶然發現去年出版的《劉以鬯手稿:郵票裏的文學世界》,書中記載鍾情集郵的香港文學泰斗劉以鬯的珍藏品,以及簡介每枚郵票票主的生平和著作。他跟小思老師同樣深明「遊於藝」的情趣,更透過詠物,一廣讀者的見聞。
說到這裏,想起一本法國繪本Collections,開宗明義以收藏為主題,我覺得這種主題較罕見,挺有趣。故事中7個孩子輪流展示他們的「寶藏」,比如歐瑪收集了所有與秋天有關的東西,因為他的父母都不喜歡這季節;莉絲的收藏始於她祖父雕刻的一匹木馬,以助她克服對觸摸真馬的恐懼等……這些藏品有的很平凡,有的較新穎,但對它們的物主來說卻意義重大,因為每件藏品都是一份傳承、一種經驗或一種需求的結晶,透過它們的出現和賦予的情感價值而成為童年的珍寶。活到如今,你我仍珍藏着什麼至寶?
大概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裏頭,都有珍而重之的寶藏。小思老師在著作《小意思》中提過:「看看藏品,把玩把玩,暫時忘記世間煩惱,也算健康療法。」玩物不一定喪志,反倒能滋養生命。
文:CanCanMa
作者簡介:ungoogoo故事館創辦人、香港繪本作者,著有繪本《我不想唱歌》。曾任編劇、編輯及兒童節目說書人。原為跟女兒伴讀,後來體悟繪本的力量,愛上說故事;也因繪本,發現更多生命的寶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68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親子筆陣.看得起遊戲:發掘東涌好玩秘地 (2025-08-26)
小學雞媽媽:奇妙音樂旅程 (2025-08-26)
半職爸爸:欺凌背後 爸爸媽媽不知道的孩子 (2025-08-26)
婆媽內心小劇場:姊妹爭寵記 (2025-08-26)
感講你知:假期功課反思與新方向 (2025-08-26)
家庭有教:新學年,為孩子訂立 SMART目標(一) (2025-08-26)
從心做起的教養:了解父親內心世界 (2025-08-26)
閱讀的幸福:開學第一天 學校也好緊張 (2025-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