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李寬世:韓半島南北對話重啟的戰略意涵

發佈於

【明報文章】2019年越南河內朝美首腦會談破裂,成為南北關係(編者按:指韓國與朝鮮雙邊關係)中斷及韓半島(編者按:韓國對朝鮮半島的稱呼)局勢惡化的重要分水嶺。韓朝與朝美的對話機制幾乎全面中斷,朝鮮對韓國的不信任與批判也日益加劇。2020年,朝鮮炸毁南北共同聯絡事務所,並透過空飄垃圾氣球實施挑釁行為,使緊張局勢持續惡化,南北隔閡也進一步加深。2023年,朝鮮正式將南北關係定性為「敵對的兩國」關係,並在修憲過程裏刪除憲法中與統一及民族相關的表述,同時裁撤對南統一機構。由此導致政治與外交上的不信任更加深厚,經濟與社會層面上南北居民間的差異也持續擴大。

隔閡加深及其影響

韓半島在地緣政治上,與周邊國家存在深刻的互動關係。作為位於海洋勢力與大陸勢力交匯處的世界唯一分裂國家,韓半島無法僅專注於安全、經濟或環境任一單一領域,而必須與周邊國家緊密相連。因此,南北關係的長期隔絕,其影響並不限於韓半島本身,而是進一步加劇了整個東北亞的不穩定性。特別是隨着朝鮮與俄羅斯的戰略性靠攏,不僅事實上默許其核武國地位,制裁亦出現規避空間,正在改變東北亞安全格局。加上全球陣營化趨勢加劇,進一步推升軍備競賽,也使包括海域在內的韓半島衝突風險顯著提高。

近期,朝鮮勞動黨副部長金與正在「7.28對南談話」中強調:「無論首爾制定何種政策、提出何種建議,朝鮮都不會與韓國坐下來,更無議題可談。」此番表述不僅否定了南北對話的可能,也清楚展現出其拒絕承認韓國為對等協商伙伴的意圖。相較之下,她則指出「我們可以與美國以平等核武國的身分對話」,此一表述雖附帶條件,卻是首次顯示出朝美對話的可能——遂呈現出對南封閉、對美有條件開放的選擇性對話格局,但同時也釋放出在高度緊張局勢下,仍存在透過「管理型對話」以緩和衝突的可能。

由此脈絡觀之,若欲打破韓半島安全不確定性與東北亞區域不穩定性所造成的惡性循環,則必須以南北關係之改善作為東北亞和平戰略的核心課題,並以此為基礎,推動更具前瞻性的戰略性接軌。

變化的環境與周邊地區利害關係

2025年,韓半島周邊外交與安全環境正呈現急遽變化:國際秩序的陣營化趨勢不斷固化,各國不再以意識形態為優先,而是積極推動各自求生式的務實外交,以實利為核心取向。美國一方面將安全與經濟負擔轉嫁給盟國;另一方面在其他衝突地區,若缺乏實質利益,則表現出盡量限縮介入的政策取向。

於此脈絡下,朝鮮與俄羅斯的靠攏呈現雙重性——既為南北重啟對話創造一定契機,亦伴隨新挑戰:一方面,朝俄合作擴大了朝鮮的軍事支援來源,並鞏固其對南與對美的強硬立場;另一方面,中俄對韓半島局勢穩定的需求,亦隨之提升。從安全層面觀之,韓半島緊張局勢的緩和,不僅有助中俄維持邊境穩定、降低軍事衝突風險,亦使其得以將部分戰略資產轉向其他方向,以提升整體安全效益。於經濟層面,經由韓半島建構陸海複合物流網絡,並擴張能源輸送管道,將直接關聯中俄的經濟利益拓展。另一方面,若南北關係得以改善,亦可為美國主導的區域安全架構提供一個緩衝地帶。

一方面,美中戰略競爭及中東和烏克蘭戰爭,分散了美國的戰略資源與注意力;另一方面,這也使美國對韓半島政策的優先順序明顯下降,其介入意志隨之減弱,對韓半島局勢而言構成了重大挑戰。這意味着,若韓國無法主動掌握並管理韓半島議題,就難以化解當前僵局。雖然韓國承擔的主導性責任因此更加沉重,但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東亞多邊安全對話機制的重啟,及區域多邊經濟合作討論中對韓半島穩定需求的浮現,亦為韓國提供了新契機。

若南北緊張局勢得以緩和,不僅能提升海上貿易航道安全,還將推動東北亞經濟網絡多元化。由此,投資與貿易的不確定性將顯著降低,日本、台灣等周邊地區也將因此受到直接或間接影響。

韓國與周邊國家的角色和應對

南北關係的正常化建構,不僅有賴於南北雙方的努力,更需要周邊國家的合作與支持,方能形成良性互動。為此,韓國須以多元化政策與構想積極推動。首先,韓國應規劃關鍵合作議題,從非政治、非軍事領域切入,推動能夠與中俄等周邊國家切身利益相連的合作專案,並與南北對話的重啟相互呼應。具體而言,合作方向可包括朝鮮森林復育、與中國東北三省協同推動的邊境環境治理,及韓朝俄鐵路物流示範計劃等。這些專案均可在制裁框架內推動,並可為中俄基於經濟與環境利益而支持南北恢復對話創造條件。

第二,應在ARF(東盟地區論壇)、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區域多邊會議,將「重啟南北對話」正式定位為與區域經濟和安全穩定密切相關的議題。此舉不僅能夠強化周邊國家參與的名分,也能夠在韓國主導的多邊合作框架內,爭取更廣泛支持。韓國與周邊國家若能共同釋出有關海上貿易與投資安全的信號,將有助形成「南北關係改善符合整個東北亞共同利益」的廣泛共識。

第三,必須構築韓國主導的危機管理型對話平台。近期,可藉由金與正副部長談話中所展現的附條件的對美對話意向,推動建立由韓、朝、美、中、俄共同參與的危機管理熱線或危機管理協商機制。該機制宜以防止突發性的軍事衝突、加強災害與災難應對等低風險議題為起點,並逐步拓展至政治與經濟層面,最終發展為促進東北亞永久和平的前哨基地。

結語

南北關係的改善,不僅攸關中、俄兩國的安全與經濟利益,也直接影響日本、台灣與蒙古等所有周邊地區。由此可見,作為南北關係改善起點的南北對話重啟,不僅有助於緩解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更是推動整個東北亞穩定與繁榮的捷徑和戰略節點。正如前文所述,2025年韓半島安全環境,既有不利於南北對話重啟的挑戰因素,也同時蘊含積極推動的機遇。朝鮮的選擇性對話策略、中俄的實利取向,以及多邊外交的振興,皆可轉化為戰略契機。而以務實外交為基調的李在明政府,正具備協調多邊利益、放大和平紅利的最佳條件。

此刻所需的不再是口號,而是切實可行的行動藍圖。韓國應定位此進程,不僅是「重啟對話」或「關係的正常化建構」,而是推動東北亞穩定與繁榮的多邊利益共創過程。一旦南北重新坐上談判桌,對話的外溢效應將迅速擴展至經濟、安全、文化等各領域,並可能重塑東北亞秩序。韓國及周邊各方應積極合作,共享此一契機,確保成果落地。

作者是韓國慶南大學遠東問題研究所所長、韓國統一部前副部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李寬世]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