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衛生防護中心上半年接獲180宗HIV新增個案 晚發現感染者比例增 (15:53)

衛生防護中心今(26日)公布,今年上半年接獲180宗感染愛滋病病毒(HIV)和47宗愛滋病(AIDS)新增個案。其中「晚發現感染者」比例上升一成,由於體內病毒活躍會增加愛滋病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風險,中心認為情况值得關注。衛生署表示,鼓勵市民接受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同時恆常及正確使用安全套,以減低感染愛滋病病毒的風險。
新增的180宗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涉及140男40女,年齡介乎20至75歲。調查發現,超過九成半個案透過性接觸受感染,當中超過一半(57%)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受感染,其餘的是透過異性性接觸受感染。本港新增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連續九年下跌,與去年同期185宗相比,新增個案輕微減少百分之3。自1984年有統計以來,本港愛滋病病毒感染呈報個案累計為12,583宗。
新增的愛滋病個案方面,涉及33男14女。自1985年有統計以來,本港愛滋病確診呈報個案累計為2,604宗,最常見的愛滋病界定疾病為肺囊蟲肺炎。中心的公共衛生服務處特別預防計劃顧問醫生黃駿君稱,本港愛滋病病毒感染率持續維持在0.1%,遠低於全球水平,新增感染個案數字亦持續下跌,充份反映本港愛滋病防控工作取得成效。
不過,晚發現感染者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48%上升至58%,中心形容情况值得關注,並補充近年晚發現感染者的比例維持在4至6成。此外,中心深入分析數據,發現高風險人群,例如男男性接觸者和性工作者等,他們的晚發現感染者比例約為4至5成,而非高風險人群的晚發現感染者則更高,達6至7成。中心相信,非高風險人群可能忽略了即使沒有經常進行高風險性行為亦有感染愛滋病病毒的風險,以至未能及時進行檢測和治療。
中心指,晚發現不單增加出現機會性感染及患上癌症的風險,更令死亡率較其他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高出10倍。由於晚發現感染者體內病毒仍然活躍,亦增加愛滋病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風險。黃駿君表示,性接觸仍然是最主要的愛滋病病毒傳播途徑,市民應恆常及正確使用安全套,以減低感染愛滋病病毒的風險。此外,進行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亦是防控愛滋病的重要一環,曾進行性行為人士應最少接受一次愛滋病病毒檢查,以掌握自身健康狀况。
港大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向本報表示,過去半年愛滋病整體感染人數沒有明顯增加,相信晚發現患者比例增加與有高危險性性行為人士未及時參加HIV診斷有關。他指,這個群體如性行為活躍,就有可能是香港一個主要的傳染源。
陳志偉續指,要做到接近百分百早發現早治療,仍是個棘手難題,對於非高險人群晚發現比例增加,陳指如異性傳播抬頭,普通人群風險會增加,指積極宣傳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暴露前或後阻斷性藥物介入,仍是非常重要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