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民主黨解散「成定局」 羅健熙:個人需回氣

發佈於

【明報專訊】民主黨早前通過授權中委會跟進解散事宜,該黨主席羅健熙向本報表示,擬在12月中召開會員大會議決啟動清盤程序及委任清盤人,如無意外,預計解散是「done deal(已成定局)」,而該黨總部會址將於年底前交吉。他又稱年初醞釀解散時不考慮民主黨轉型成壓力團體;而他近年亦「元氣大傷」,計劃解散後在短期內減少參與公共事務以「回氣」。

羅健熙表示,民主黨初步擬於12月中、即立法會選舉後召開會員大會,但具體日期未定。至於通過解散的可能,他認為4月特別會員大會時逾九成人贊成授權中委會跟進解散,「無端端不會突然很大轉變,我覺得其實也是done deal」。羅稱已就前期顧問及清盤工作接觸部分人,但尚未落實清盤人,需待75%會員大會出席者通過解散並正式委聘清盤人,料明年或可完成清盤程序。他又指該黨總部會址已覓得買家,料12月31日前清場,但不便透露黨產總值。

民主黨具歷史價值 解散可惜

民主黨宣布準備解散後,該黨前主席劉慧卿受訪時拒談解散原因,但稱不想更多人被捕,創黨成員李華明則聲稱有中方接觸,但至今解散原因未獲證實。羅健熙重申不便透露解散因由,考慮之一是近年政治氣氛,「有人說之前鐘擺偏向一邊,之後會擺回中間一點,但見到近幾年都未擺回去」。羅又認為民主黨在歷史上有很大價值,例如在政改等重大政策上發言,在回歸初期亦有助建立市民對一國兩制非「一言堂」的信心;他雖然在2021年後對解散有心理準備,但始終覺得可惜。

稱表達異見空間狹 不擬做壓力團體

至於曾否考慮轉型為壓力團體,羅健熙認為中委會普遍明白,民主黨一是繼續做政黨,否則就解散,未有考慮轉型,加上轉型成效、成員有否心力「揹着整件事去轉」成疑,因此醞釀解散時不考慮轉型。有評論認為民主派將成歷史,他認為短期內政治氣氛及在體制表達不同意見的空間較窄,但社會仍需要政府問責及透明、包容不同意見等價值。

羅健熙加入民主黨近廿載,即將褪去政黨身分,他說未有具體未來計劃,但料短期內會減少在公共領域活躍度,發展個人生活,例如跑步,「我觀察(做倡議)空間有限,而且過去幾年做了很多徒勞無功的事,很耗心神,再做之前也要儲夠氣」,亦需時自我沉澱。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