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陳帆川:假記者用AI寫稿 騙盡大公司稿費

【明報文章】「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鄉郊、已廢棄的礦業小鎮格雷夫蒙特(Gravemont),被改造成世界上最神秘的死亡調查訓練基地之一。我的報道將講述一群科學家、前警員及每天處理遺體的前礦工的故事。我將探討在預設場景底下使用人類遺體所產生的倫理問題、捐獻遺體背後的影子經濟,及那些靠模擬慘劇謀生的人所承受的心理創傷。」
當網媒編輯Jacob Furedi收到一名特約記者的上述投稿,內容驚為天人。正因內容過於驚人、新聞價值爆炸,令他生疑:這根本是ChatGPT杜撰的虛構新聞。
他在網上搜索一番,完全找不到「格雷夫蒙特」的任何資訊,於是向投稿者再三查問,獲對方回覆:「格雷夫蒙特礦場從不對外宣傳……在接下來幾個月,我將查閱公開紀錄、訪問當地前實習生,並從法醫協會會議紀錄中蒐集更多資料。」
這一回覆,令Furedi更加肯定,這名自稱Margaux Blanchard、聲稱要在事發地點逗留一周採訪、徵求500英鎊(約5200港元)稿費的所謂記者,完全在生安白造。
接手跟進這宗投稿詐騙的英國網媒「Press Gazette」,發現至少6家知名網媒已採用Blanchard的其他供稿,包括由「Wired」刊登的一篇講述Minecraft和Roblox玩家在虛擬世界結緍的報道,該文章更獲得「Mashable」和「Fast Company」等網媒翻炒。另外,「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也刊登了由Blanchard所寫的兩篇軟新聞:一篇講在家工作的優缺點,另一篇講述45歲才生小孩的經歷。
媒體買新聞的代價
最尷尬的一個發現,莫過於專門關注新聞自由的雜誌《查禁目錄》(Index on Censorship),也刊登了Blanchard一篇報道,談危地馬拉記者面對的挑戰。該報道所引述的所謂專家,全部在網上查無此人。Blanchard在署名所用頭銜是「報道人權狀况的特約記者」,儘管她從沒寫過人權新聞。
各大媒體接到「Press Gazette」查詢後,草草將文章下架,但無詳述原因,僅指稿件不符公司所訂標準。《查禁目錄》回應查詢時直言:「我們一直警告人工智能(AI)冒充人類所帶來的危險,及其對新聞業所造成的威脅。可悲的是,我們卻成為了這種現象的受害者。」
「Press Gazette」早前揭發,不法之徒用AI扮專家,騙過不少記者;現在更直接用AI扮記者呃稿費。新聞業為節省成本,傾向採用特約記者的長篇稿件,逐件計費,只買引人入勝的大新聞,比起養一班自家記者卻無法保證定期有稿交,更具成本效益。代價是,買來的新聞可能純粹是AI作故仔;而它們的所謂嚴格把關,似乎亦不如其使命宣言上所寫那麼嚴謹。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帆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