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堅守亡父「大粒癦」廖駿雄教誨 廖家爵誓靠自己努力登男一

【明報專訊】「大粒癦」廖駿雄兒子廖家爵(Kelvin)入行5年,參演過40多套劇,終等到較重戲分的角色,於無綫劇《麻雀樂團》演譚俊彥角色「司徒久」年輕版,承認有壓力,尤其首演感情戲。劇中在醫院面對父親離世一幕,演出令觀眾動容;現實中,拍攝期間爸爸廖駿雄同樣病重臥牀在醫院,廖家爵直認當時藉拍劇宣泄情感,身為公司點名力捧新人,承諾繼續堅守亡父教誨,默默等待機會,靠自己努力堅持獲認可,登上男一位置。
記者:林祖傑
攝影:劉永銳
廖家爵表示接到《麻雀樂團》角色時,十分緊張,除了多戲分,很怕演男主角譚俊彥年輕版有什麼出錯,加上監製及導演對他很有信心,也是另一種壓力,「很多謝他們信我,同時壓力也因而倍增」。
跟陌生人談情感尷尬
廖家爵稱難度除多對白,還有首次演感情戲,最初要揣摩角色也覺得很難拿揑,「要經歷和對手由認識到拍拖、分手到復合、結婚、離婚,心路歷程變化很大,與不認識的人演情侶,感到有點尷尬,比拍動作戲辛苦,加上中學時冇拍過拖,很難感受到這份青澀感覺,拍攝時已30歲,演16歲至20歲很難說服自己,所以覺得很高難度,唯有多與對手溝通,得閒約出來見面令大家有多些默契,有助演出時沒有感覺那麼生硬」。23歲才初戀的他,拍拖多年最終分手收場,現決定專注工作,暫不理感情事。
人生如戲 面對父彌留陷兩難
廖家爵與譚俊彥沒有對手戲,不過對方間中會特地到場陪他開工,講解人物角色怎樣演,「我覺得自己太大嚿,即使拍攝前食少啲,但出來效果都係差咁啲」。廖家爵稱譚俊彥對自己很好及十分照顧,還表示有什麼事可找他商量,「可能背景都是爸爸做這行,很理解演員二代的感受,他好惜我,很多謝他」。
廖家爵劇中面對父親在醫院彌留,爆喊一幕令人動容,他透露拍這場戲時,父親廖駿雄也是身在醫院,「姑媽叫我不要返工,但我不可請假阻礙別人工作,覺得這樣很不專業,不過另一方面,爸爸這樣情况,如果不請假,又好似好衰仔,如劇情一樣陷入兩難,手掌又係肉,手背又係肉,所以拍完這場戲,請了一日假,翌日再到醫院開工。坐在長櫈的喊戲,因為我很少請假,譚俊彥在服裝間問我去咗邊,我講笑話去感受司徒久人生,他再三追問,我便一五一十講給他聽,他全程陪我拍這場喊戲,其間不停安慰我,我亦藉這場戲宣泄一吓情感」。
曾當吳岱融助手了解拍劇情况
完成醫院爆喊戲後,差不多一周,廖駿雄離世,廖家爵憶述父親臨終前的對話仍語帶感觸,「爸爸知道我演這套劇,在他半清醒狀態時,我同佢講不要入戲太深,試完戲給我看,便要快些好番」。他表示平時與父親很少溝通,因為爸爸比較大男人,很多時盡在不言中,「小時候父親講過想得到什麼,要憑自己努力爭取回來,所以很多時都是他講完,我自己去領悟」。
廖家爵表示爸爸口硬心軟,他決定入行,父親沒說支持或反對,不過私下會向朋友拜託,多多關照個仔,「都有介紹細叔伯給我認識,如吳岱融、鬼塚、煒烈、林韋辰,入訓練班前,當過吳岱融助手,了解拍劇是什麼一回事,入行後沒有刻意在公司講,亦都冇話自己係邊個個仔,希望憑自己努力得到大家認可,好過因為爸爸是誰而畀機會我」。
認無綫人工難餬口要做兼職
廖家爵稱小時候覺得演員也是人,沒什麼特別,長大後想法改變,覺得觀眾看完一套劇,可能會有所反思,甚至改變人生。眼看爸爸打拼多年,演出過多套經典劇,但都只做綠葉,未能上到男一位置,他表示有想過這問題,承認現在無綫的人工確不太足夠生活,要想為謀生可以做什麼其他工作,「沒有想過放棄,但當演員很被動,有演藝夢都要搵食,冇工開唔係搵嘢學就係搵兼職,如不這樣做很難餬口,我覺得在香港有手有腳不會餓死,怎樣都會生活到,入行前試過做地盤、斬樹,入行後又試過冇工開時做餐廳侍應,貼地啲冇死,只要勤力工作,冇人會睇死你」。
盼5年內當上第二男主角
廖家爵獲無綫力捧,有不少演出機會,去年更獲同事投票,於視帝譚俊彥手上獲頒「全台力撐潛質男藝人」,他表示很開心大家看到自己的努力,今次不但有機會飾演主角的年輕版,更是最多戲分的一套。問到認為何時才能踏上男主角之路?廖家爵說:「第一男主角仍不敢奢望,希望5年內,起碼有個第二男主角做吓都好,先在能力上得到觀眾的認可,即使現在畀第一男主角我做,都驚未夠能力。」他憧憬能演到自己滿意的作品,受到認可登上男一位置,目標奪最佳男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