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鄧耀南:如何優化小班教學

【明報文章】自2009/10學年起,香港小學開始推行小班教學,以提升教育質素。然而,教學法上的不足,及缺乏有效的知識管理,限制了小班教學的實施成效。不過,對於在弱勢學校就讀的基層學生而言,小班教學政策是推動教育平等及促進社會公義的重要政策舉措。
透過展開有關小班教學的實證研究,筆者探討小班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所出現的落差,以及知識管理中3個層面的知識領導角色,如何促進小班教學有效實施。弔詭的是,學校是最重視知識的地方,但同時也是最漠視知識管理的機構。在商界非常重視的知識管理,學校機構卻毫不重視!
研究結果顯示,推行知識管理措施及實踐知識領導,能夠有效應對小班教學實施中所面對的挑戰,並對學校的教學策略產生積極和正面影響。研究突顯知識管理在有效實施小班教學策略中的潛力,亦為學校管理提供具參考價值的指導。
知識管理及知識領導 可提升小班教學效果
在學校知識領導的引導下,借助「知識創造理論之父」——東京一橋大學教授野中郁次郎(Nonaka, 2000)的「SECI」模型,筆者的2023年研究證實,知識管理可以提升小班教學的實施效果。SECI模型由4種知識轉化模式構成,分別是社群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結合(combination)及內化(internalization)。建基於鄭志強博士2019年的研究基礎下,筆者展示了3級學校知識領導、知識管理與小班教學在小學中的實施之間的關係,同時提出了一個通過學習圈開展小班教學知識創造與轉移的SECI模型。
研究指出,知識管理與小班教學知識創造的SECI模型之間關係密切。知識管理實踐,可以促進並支持學校內部的SECI過程。知識管理提供了工具、系統與流程,以實現小班教學知識在SECI循環的不同階段中的獲取、存儲、檢索與傳播。SECI模型也為理解如何有效運用學習圈來管理學校的小班教學相關教學計劃和課程,提供了一個可行及有用的分析框架。
3級學校知識領導理論
校長與副校長及課程發展主任,作為學校管理團隊的一部分,在知識領導中扮演着關鍵角色,透過營造有利於知識管理的條件來推動學校發展。他們作為「核心知識領導者」(centralized knowledge leaders),負責設定知識願景與發展方向,並確保小班教學政策和實踐,與共同的知識願景保持一致。
中層管理人員擔任「情境型知識領導者」(situational knowledge leaders)。中層管理人員如教務主任、科主任、副科主任及級任協調員,在課程發展主任的統籌下運作。他們擔任變革推動者、小班教學知識促進者,同時也是新教師的教學導師。中層管理人員在科目或跨學科層面管理課程,並促進教師與學校管理層之間的溝通。
前線教師擔任「分佈式教師知識領導者」(distributed teacher knowledge leaders),是小班教學知識創造的主要來源,並在學校的知識管理中,扮演積極且關鍵的角色。教師作為分佈式知識領導者,於課堂教學實踐的管理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SECI知識管理模式裏,教師透過其知識領導實踐,成為小班教學知識的創造者與傳遞者。他們透過課堂實踐,參與小班教學知識的創造過程,這對推動學校改革至關重要。
小班教學學習圈 強化知識領導的發揮
小班教學學習圈,被教師視為一個能夠強化其分佈式知識領導角色的重要機制。教師的分佈式知識領導角色,包含在同儕之間促進SECI流程、推動知識的社會化與內化,進而營造持續學習的教師文化,支持小班教學的有效實施,並促進教師之間的專業成長。
研究證實,學習圈中的協作式「計劃-執行-檢核-行動」(Plan-Do-Check-Act, PDCA)循環,可應用於不同層面,包括個人、科組及整個學校層面。3級知識領導體系,可對應並運作於學習圈的3個層面的PDCA循環之中。於SECI模型裏,教師個人層面的小班教學學習圈PDCA循環,是知識社會化過程的一部分,同時也是知識內化過程的一部分。中層管理者作為知識創造促進者,在其情境型知識領導角色下,促進小班教學知識的創造與傳遞。這一過程,透過科組層級的PDCA循環,推動小班教學的知識外化,使小班教學知識透過文字形式更有效地轉化、遷移與實踐。核心知識領導者作為SECI情境的構建者,促進了小班教學知識的創造與轉移,從而在學校層面通過PDCA循環管理跨學科知識實踐的過程中,實現小班教學知識的有效結合。
綜合研究發現,筆者認為教育局應該鼓勵學校逐步分階段採納知識管理策略,並結合小班教學學習圈與SECI模型,來推動小班教學的實施,以達至小班教學有關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政策目標。
(由於學校知識領導理論是比較新的研究課題,在有限篇幅下較難一一細述。有興趣者,請參考筆者2023年的博士論文。)
參考文獻:
(1)Cheng, E. C. K. (2019). Successful transposition of lesson study: A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London: Springer.
(2)Nonaka, I., Toyama, R., & Konno, N. (2000). SECI, Ba and Leadership: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33(1), 5-34.
(3)Tang, Y. N. (2023). A Cross-case Study of Knowledge Leadership for Creation and Transfer of Small Class Teaching in two local primary schools: Using the SECI Model as an Analytical Lens. Doctoral thesis,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作者是退休教育工作者、小班教學學會創會副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鄧耀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