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儲行前行長:開除庫克衝擊巨大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多番聲言不滿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不肯減息後,上周指控聯儲局理事庫克(Lisa Cook)涉嫌按揭欺詐,聲言要開除對方。庫克入稟反駁指控,稱特朗普只為控制聯儲局而找藉口,並要求法院阻止罷免生效,以保公眾利益。特朗普決定掀起各界反應,外媒普遍憂慮特朗普藉移除現有理事並安插親信,一旦特朗普成功,其陣營有望在聯儲局理事會成大多數。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前行長杜德利(William Dudley)亦暗示,今次解開除庫克對聯儲局獨立性的衝擊,將遠大於向鮑威爾施壓,聯儲局獨立性受威脅,會導致市場憂慮通脹失控、長期借貸成本抽升。
明報記者 鄭智文
綜合報道:《華爾街日報》、彭博、路透社、IG
特朗普宣布開除庫克的聯儲局理事職務後,上周四庫克入稟法院,反駁特朗普無權開除她。庫克律師於文件中指出,總統的短期政治利益偶爾與穩健的貨幣政策有衝突,與政治隔絕的聯儲局理事會可作出恰當卻不受歡迎的決定,例如加息以對抗通脹,這對國家長遠金融健康至關重要。
庫克被特朗普指控按揭欺詐,報稱兩個物業為主要住所。庫克訴訟反駁特朗普,稱對方只是找個藉口解僱她,然後試圖控制聯儲局,此舉符合特朗普作風。庫克要求美國區域法院發臨時禁制令,阻止在訴訟期間特朗普開除她的決定生效,原因是為了令聯儲局保持現狀,保障公眾利益。
《華爾街日報》指出,特朗普今次中途開除一名聯儲局理事,將約束聯儲局的獨立性,日後面對價格壓力時,則可能出手較慢,換來的是通脹高企及利率走高。
在成立聯儲局之初,美國國會表明聯儲局成員只可「因正當理由」而被解僱,而非出於政策分歧。《華爾街日報》指出,目前未知特朗普的指控是否符合「正當理由」的定義;而「正當理由」通常被詮釋為疏忽職守或瀆職。此外,涉事的按揭發生在2022年,當時庫克尚未出任聯儲局理事。
分析:特朗普對聯儲局策略似溫水煮蛙
該報稱,隨着特朗普擴大對聯儲局的控制,他可在餘下任期間左右利率走勢與幅度,減息後短期內或可刺激開支與增長,若特朗普任命的理事堅持將利率減至低於經濟狀况所需的水平,中長期而言可造成通脹。
白宮發言人德賽(Kush Desai)表示,該理事被指控在金融文件中說謊,總統認定「有正當理由」將一名理事從負責監管一眾金融機構的高度敏感職位中撤換,因此將理事撤職,會提高聯儲局理事會對市場和美國人民的責任和信譽。
《華爾街日報》首席經濟評論員葉偉平撰文指特朗普應付聯儲局的策略一如加徵關稅,都是溫水煮蛙。特朗普初期漸讓市場覺得宏觀經濟沒有大變,突然4月初宣布嚴苛關稅,令市場反感。於是特朗普收回成命,然後恢復大部分關稅,市場安然接受。同樣原理,特朗普上月聲稱要開除鮑威爾時,市場陷入動盪。鮑威爾未能被開除,但特朗普另闢蹊徑做着同樣的事。
倘撤換庫克 特陣營佔聯儲理事多數
目前聯儲局7名理事中,有兩名由特朗普於第一任期時任命,分別為鮑曼(Michelle Bowman)與沃勒(Christopher Waller);二人上月均投票反對維持利率不變,主張減息。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主席米蘭(Stephen Miran)已獲提名,以接替本月退休的庫格勒(Adriana Kugler)出任聯儲局理事。若特朗普成功開除庫克,另再安插一名親信出任聯儲局理事的話,7名理事中恐將有4人屬特朗普陣營,足以成為大多數。上周二特朗普亦表示,在聯儲局中他們很快會有「大多數」,「當我們有了大多數,樓市就會波動,而且會轉好」。
地區聯儲行長或可明年初換人
葉偉平認為,由於負責制訂利率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2名成員,有5人是地區聯儲銀行行長,故由特朗普任命的理事,未必能即時控制聯儲局決策。不過,聯儲局理事會有權決定各地區聯儲銀行行長人選,或可明年初趕走部分或全部行長。
葉偉平指聯儲局理事人選獲任命前,外界一般無從得知他們將如何決策,但現時慣例有變。特朗普的「心水」人選,過往先後表示通脹約3%時仍須減息。文章又指,去年拜登執政時,米蘭是投資基金策略師,當時他指潛在通脹率仍在2.5%至3%高位,聯儲局減息屬錯誤。現時他為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亦將兼任聯儲局理事,目前利率較當時低1厘,通脹水平相若,他卻和應特朗普,指聯儲局減息太遲。
同為理事人選的世界銀行前主席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曾稱「以捍衛美元為目標」,主張聯儲局減息,但今年以來美元走低,若按馬爾帕斯所述理由來說,他應反對減息。
杜德利:儲局獨立性受威脅 通脹會失控
杜德利亦於上周在彭博撰文,指他早前認為特朗普向鮑威爾施壓不足為懼,現在卻憂心忡忡。當時他相信特朗普對鮑威爾影響有限,但特朗普向庫克下手,則令事件大幅升級,且後果堪虞。他解釋,縱使特朗普未能立即控制FOMC,仍可經聯儲局理事,拒絕重新任命部分或全部聯儲銀行行長。若特朗普經聯儲局理事會獲得否決和選擇地區聯儲銀行行長權力,日後有人抗拒服從時,聯儲局理事會可能威脅削減地區聯儲銀行的預算,或將職責轉移予更順從的聯儲銀行。
杜德利補充,即使特朗普控制聯儲局的機率甚微,本身其做法亦具破壞力,遑論他成功後的後果。他又警告,對聯儲局獨立性的威脅、通脹失控、長期借貸成本抽升、美元大幅貶值的風險尚未消失。
[企業地球村]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日30年債孳息率新高 或吸引資金回流致金融動盪 (2025-08-31)
